補貼政策效果顯著
作為一個幾乎沒有任何化石燃料的國家,核能曾經是日本電力供應的主力軍,核電占比一度高達30%,日本曾計劃在未來將這一比例提高至50%,但“3·11”大地震讓這一切成為泡影。隨后日本政府將目光轉向太陽能,并推出了一系列補貼政策。事實證明,這一做法效果顯著。短短一年時間,日本太陽能市場躍升至全球前列,并有望在今年成為全球最大新增光伏市場。
雖然日本政府推出的補貼政策對其他可再生能源也適用,但根據日本經濟產業省(EMIT)的最新數據,日本1662兆瓦的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中,90%均來自太陽能。其他可再生能源,如風能、地熱則需要更多時間和資金來發展。
良好的市場環境吸引了大量的投資,甚至許多非能源企業,如夏普、京瓷、三井公司等都在開發太陽能項目。7月,日本金融機構Orix宣布,其投資的21兆瓦太陽能發電站已經在北海道開建;日本信托銀行也宣布將在北海道蒲河縣投資一個小型太陽能項目,占地面積2.15公頃。而作為反核人士的代表,日本最大軟件銷售商軟銀集團首席執行官孫正義更是太陽能項目的積極投資者。
軟銀集團旗下目前有5個可再生能源發電站正在運行,公司還計劃新建9個發電站,其中有3個項目已將地址確定在北海道。這些項目的總規模超過180兆瓦,但它們的并網申請卻遲遲未獲批。孫正義對此公開批評稱:“如果電網公司不能讓我們的項目生產的電力并網,那么這些項目就將毫無意義。這將給日本太陽能市場帶來毀滅性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