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行業產能過剩,為了謀求轉機,一些動力電池企業正在轉型做電動工具電池。有企業技術部門負責人表示,產品可靠性是產業發展的關鍵,目前一些科研院所的技術研發與市場實際脫節,而企業又沒有實力進行研發。
產能過剩嚴重
記者日前在第五屆中國(上海)國際電池工業展覽會調研發現,產能過剩已成為多家企業的心病。為了尋求轉機,有動力電池企業在考慮產品方面的轉型,比如做小型電動工具電池。高工鋰電展位負責人給中國證券報記者提供的一份調研資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行業過剩現狀。鋰電池主要關鍵材料包括正極、負極、電解液和隔膜等,由于擴張過快需求有限,多個環節出現過剩。
根據高工鋰電調研,截至2013年6月,我國有171家正極材料生產企業。正極材料主要有鈷酸鋰、三元材料、錳酸鋰、磷酸鐵鋰,171家企業中有52家企業生產兩種以上正極材料。磷酸鐵鋰材料產能過剩最為嚴重,整體產能利用率低于10%,大部分企業虧損。另外,2010年以來負極材料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均價都在下跌。受產能過剩和下游影響,預計未來三年負極材料均價將會保持5%-10%的年跌幅。
隔膜方面,由于需求增長有限,再加上2012年新增產能投放較多,今年隔膜價格降幅較大。隨著正極材料和隔膜產能過剩和價格下滑,資金開始轉向毛利率較為穩定的電解液,但隨著產量增加、需求不濟,電解液價格也在走低。
材料價格的下跌造成鋰電池價格走低。今年上半年我國鋰電池電芯均價下降明顯,中低端市場電芯價格下降幅度更大。低端市場價格混亂,已經出現1AH單價不到4元的軟包電芯。高工鋰電產業研究所預計,未來幾年隨著企業生產成本下降和市場競爭加劇,鋰電池價格仍會繼續下降。
鋰電池關鍵材料價格下跌也開始影響相關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新宙邦主要產品中包括電解液,其在半年報中稱,鋰離子電池化學品因行業競爭加劇,產品價格下降較為明顯,盡管銷售量有所上升,但營業收入同比仍然下降8.19%。成飛集成子公司中航鋰電主營鋰電池業務,上半年成飛集成鋰電池、電源系統及配套產品收入同比增加85.64%,但是由于價格下跌,毛利率同比減少17.1個百分點,導致公司整體毛利率比上年同期減少5.62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