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政策在短期內實際上會打壓投資者對光伏電站的熱情。”中國興業太陽能技術控股有限公司韓軍利在電話那頭十分平靜地向記者說道。
韓軍利最近一直奔波輾轉于北京和青海等西北省份之間,主要從事光伏電站EPC業務。在這位光伏行業老人看來,最近的新政似乎無法勾起他的興奮點。
他向記者分析說,目前非招標太陽能光伏電站項目大都執行1元/千瓦時的上網電價,而按照新政,一二類資源區電價則降至每千瓦時0.9元、0.95元,“這意味著項目收益率將會下降,青海等資源富集區光伏電站投資回收周期將從8年拉長至10年左右,增加財務成本!
而就分布式發電項目來說,新政確定的每千瓦時補貼0.42元的標準其背后的意圖在于鼓勵自發自用,“如果是余量上網則要執行當地燃煤機組標桿上網電價,這肯定是賠錢的。”韓軍利就此指出,一些單位和個人在上馬分布式發電項目時必須考慮自身電力消納能力,光伏裝機容量要與能耗相匹配。目前來看,分布式光伏發電短期內不會大規模發展,10至20千瓦的“小戶型”裝機將會成為主流。
晶澳太陽能控股有限公司王潤川對此表示贊同,他認為此次新政更多關注長遠,短期內可能會誘發地面電站“搶裝潮”,但前提是相關企業必須拿到路條和資金充裕。
“過去一些拿到路條的企業在等著組件價格下降,遲遲不肯開工,現在政策倒逼著必須趕在明年1月1日前建成投運,以規避因上網電價下調帶來的風險。”王潤川透露,中廣核100多兆瓦地面電站項目已于近期開建。后續也會有其他企業的項目開工,但總的裝機容量不會超過1吉瓦。
實際上,目前業界更多關注接下來一系列配套輔助政策落地,其中包括個人開發分布式光伏的金融貸款服務政策,電站運營增值稅減半、電網接入流程指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