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共94家中國光伏企業獲得了輸歐配額。對于這些配額該如何分,之前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發布的《對歐盟出口光伏電池產品價格承諾實施辦法》顯示,將采取“631”的配額分配方案,60%配額按照企業出口比例分配,其余30%和10%分別分配給積極抗辯企業和小企業。
但業內專家對這種分配方式表示擔憂:在這種背景下,會滋生倒賣配額等惡劣現象。
如何應對
從歐盟“雙反”開始,擁有靈敏嗅覺的光伏企業已經開始改變戰略布局,盡量減少傷害。
袁全告訴記者,輝倫之前已經開始將市場重點轉回國內,同時關注南非、南美、東南亞等新興市場,減少對歐洲市場的依賴。“同時,我們也在試圖通過模式創新,尋求和非光伏傳統渠道合作的可能。”袁全說。
而昱輝陽光則選擇外包方式。“過去幾年,我們也和其他企業一樣,不斷地投資、建廠,但現在公司開始將有限的資源和精力放在渠道建設和品牌建設上,在制造方面,我們會采取海外代工的方式。”昱輝陽光創始人、首席執行官李仙壽對記者表示,目前,昱輝在全球已經有超過40家的代工廠,組件方面一半是自己生產,一半是代工,而電池片方面80%都是海外代工。
“企業必須采取有效的戰略,不然,訂單減少會成為長久趨勢。”上述光伏企業人士也提醒,在大家都采取轉移市場,開拓新興市場的戰略時,要警惕新一輪價格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