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如此,政府還是大力推進風力發電。到2020年,離岸風力農場有望發電100億瓦特,理論上相當于8座核電站。為吸引投資,政府開出優惠的補貼條件,千瓦時補貼高達19美分,比陸上風力農場高50%。政府還免除運營商的責任風險,一旦出現意外,損失由納稅人承擔。
對于工程師來說,這是一個美麗的藍圖。但從經濟上講,這或許是一場潛在的災難。專家認為,離岸風力農場的建設成本是陸上農場的2到3倍。盡管海上風力更為持續,但遠不能彌補高昂的成本。
此外還有隱形成本。海濱地區人口稀少,電力需求也少。要將電力輸送到西部和南部工業中心需鋪設高壓電線,成本達200億歐元,這還不包括連接離岸電站的海底電纜。
如果政府堅持實施計劃,未來電價勢必暴漲。政府最近一份研究顯示,到2020年,電價將攀升到40歐分/千瓦時,比當前的價位高40%。
更糟的是,目前并不清楚這些離岸設施是否必需。聯邦環境局認為,這些費用足以在內陸選擇最優越的地點建造現代化風力電站。
備用電站難存續
科瑟包德水庫是德累斯頓最大的露天水池,每年夏天吸引8000多人在湖邊沙灘上曬日光浴和游泳。同時,它也是大型蓄能水力發電廠Niederwartha的一部分。電廠于1929年接入電網時,所采用的整套系統被視為“未來技術”。
如今,運營商計劃在兩年內關閉科瑟包德水庫相關蓄能設施。這對德國的能源轉型是一個噩耗,因為當陽光不夠充足、風力不夠強勁時,需靠燃氣電廠和抽水蓄能站填補用電缺口。從理論上講,為防用電瓶頸,綠色能源生產比例越高,所需能源儲備也越高。但實際情況正相反,當陽光燦爛時,太陽能電站發電充足,電價下跌,許多抽水蓄能站被迫退出市場。德國約有20家這樣的水力發電廠,幾十年來利潤可觀,可現已風光不再。
Niederwartha的渦輪機組2009年共運作2784小時,去年則僅工作277小時。Niederwartha運營商瓦滕法爾公司德國水力部負責人格勒布勒說:“價格高峰如果僅持續數小時,不足以讓電廠滿負荷運作。”
這就難怪各大運營商幾乎不再對抽水蓄能站跟進投資。如今,Niederwartha的大樓里滿是從前泄洪時留下的霉味,墻漆不斷脫落,水庫漏水。瓦滕法爾需耗資1500萬歐元對電廠實施現代化改造,但公司執行官對此猶豫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