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月,巴菲特旗下的工業MITEK集團收購了制作幕墻的本森實業有限責任公司。巴菲特的投資背書,讓幕墻行業的投資前景顯得更為明朗。
在幕墻行業之中,具備發電功能的光伏幕墻也格外引人注目。因為2010年我國既有的城鄉建筑面積多達450億平方米,其中99%以上屬于高能耗建筑,因此建筑節能新建和改造前景十分廣闊。
兼顧采光發電需求
光伏幕墻通常是將光伏組件放在兩層玻璃之間而形成的幕墻材料。除了發電特性外,與其他幕墻有著相同的建筑特性。
據記者了解,目前光伏幕墻有兩種主要的技術模式。一種是晶體硅材料幕墻,一種是非晶硅材料幕墻。前者的光伏組件是多晶硅或單晶硅材料,優點是光電轉換效率高、安裝尺寸小、生產材料和技術都較為成熟。但缺點在于幕墻透光性不好,在高溫和弱光條件下表現較差。
早期發展的光電幕墻是光電屋頂在幕墻上的延伸,但幕墻立面較屋頂有更高的采光和美學標準,因此對原有的晶硅材料就提出了更高的透光要求。
相對于晶體硅幕墻,非晶硅目前雖然發展相對較晚,且光電轉換效率低于晶體硅材料,但非晶硅幕墻所采用的光伏組件——薄膜電池本身透光性較好,而且在高溫和弱光條件下也能發揮作用。相比晶體硅幕墻組件外觀顏色單一,非晶硅幕墻組件能更好地與建筑物立面融為一體,不影響建筑的外觀效果,也成為市場關注的新熱點。
另外,中國各地光照條件不一,早先的光電幕墻主要是通過墻面傾斜設計來適應不同的光照條件。發展到現在,也可以根據薄膜電池較為柔韌的特性直接通過在玻璃夾層內傾斜式鑲嵌來實現最大光照利用。
位于長沙的中建大廈就是一座應用薄膜光電幕墻的建筑。其頂部的玻璃幕墻中,有非晶硅薄膜電池呈百頁狀嵌入玻璃中。較窄的百葉式設計,使得薄膜電池能實現更大的傾斜角度,也不影響室內采光和室內往外眺望的視野。
中建五局首席工程師、科技部副總經理李水生對本報記者稱,這座自主設計的光電幕墻建筑面積約2000平方米,年發電約10萬度,可基本滿足整個中建大廈公共部分照明用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