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當日,德勤發布了一份《2013中國清潔技術行業調查報告》(下稱《報告》),其中對中國2013年光伏市場發展趨勢的描述為:“盡管產業發展外部環境不斷改善,業界對于中國光伏行業回暖預期樂觀,但從目前中國光伏整個產業鏈來看,無論是上游制造業還是下游電站開發,產能過剩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德勤中國清潔技術行業主管合伙人金凌云說。
“目前光伏行業產能依然過剩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一位光伏業內龍頭企業的負責人也告訴記者。但他同時認為,像2011年和2012年那樣企業盲目擴張最后導致全行業瀕臨破產的情況不會再出現。
下半年以來,隨著光伏企業經營狀況的好轉,部分龍頭企業開始扭虧為盈,龍頭企業又開始瘋狂擴產的傳言在業內四起。對此,上述龍頭企業人士辯解稱,雖然目前有部分企業是在進行擴產,但不是盲目的擴產。目前的產能過剩也是結構性的。
悲觀情緒再度襲來
2013年上半年以來,國內光伏業產能達40GW,實際出貨量僅11.5GW
12月5日,德勤發布《報告》后,美國上市光伏股集體大跌。其中,英利綠色能源的股價從12月4日的最高點5.48美元一路下跌到昨天的4.18美元;天合光能的股價從14.58美元跌到11.57美元;晶澳太陽能從9.48美元跌到8.6美元;阿特斯從31.04美元下跌到26.94美元;賽維LDK從1.45美元下跌到1.41美元;晶科能源從31.3美元下跌到26.08美元。
悲觀情緒再度襲來。
德勤在《報告》中還指出:在制造業領域,由于此前嚴重的產能過剩局面一直未能根本改觀。2013年整個光伏產業鏈產能過剩仍很嚴重。數據顯示,2012年國內光伏電池和組件廠商有600多家,數量減少了四分之一,但減產產能總量可能只有10%。而且,這些廠商大部分都是停工和半停工狀態。2013上半年以來,國內光伏業產能達40GW,實際出貨量僅11.5GW,這意味著結構性產能過剩狀況依然明顯。
與此同時,中國光伏產業制造環節的產業格局在2013年發生了很大變化。一份由HIS提供的2013年前二季度全球光伏企業組件出貨排名顯示,組件出貨量方面,尚德電力已經從領頭羊的位置跌到第十,韓華新能源、晶澳太陽能和賽維LDK三家都沒有入選前十名。而英利綠色能源和天合光能則成長飛快,分別占據第一和第二的位置,預計今年的全年出貨量將達到2-2.5GW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