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數據是以2012年的全年產能利用率為基礎數據。”保利協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副總裁總呂錦標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以多晶硅企業為例,多數企業基本是堅持開工到2012年的9月份,所以有11家企業入圍。但2013年,一直停產到2013年9月份的企業是達不到50%的的產能利用率。隨著這個準入門檻一年一年地進行下去,企業的數量將逐漸減少。”
影響深遠
盡管工信部一直強調名單的公布并非行政許可,僅是行業指導性意見,但該名單對行業產生的實質性影響不容小覷。
“對符合《規范條件》的,金融機構不一定去支持。但未進企業名單的企業,金融機構是一定不會支持的。”王世江說。
回顧光伏這幾年的發展,作為一個新興行業,光伏在產業發展初期獲得了很多金融機構的投資,光伏行業進入無序發展也是讓這些金融機構非常擔心。如,尚德、LDK事件,仍令許多投資機構心有余悸,迫切希望行業主管部門出臺一些規范條件或一個名單的呼聲逐漸高漲。
“當時,金融機構呼吁出臺行業準入名單的愿望非常強烈,成為《規范條件》發布的重要推動力。”王世江說,“因為,金融機構希望能看清,哪些是國家大力支持的企業,哪些是不符合規范的企業。”
據記者了解,工信部自出臺《規范條件》后,先后對各部委征求了兩輪意見,包括海關、財政、商務,這些部門都未提出任何異議,并對此表示認可。
加速整合
“今后,符合《規范條件》將成為企業獲得銀行信貸支持、政府出口退稅一個重要依據。一些無法達標的企業將享受不到政策上的支持,加上成本高企等市場因素,企業關停的可能性增大。工信部此舉將推動光伏行業的整合進程。”呂錦標說。
呂錦標介紹,在之前出臺的銀行服務意見中,金融機構對光伏企業貸款融資是分三類情況進行操作——鼓勵、維持、壓縮。
“在工信部名單之內的企業,金融機構應該是鼓勵、支持的,名單之外的企業應面臨金融政策的維持或壓縮;海關為企業辦理出口產品退稅時,也會依據名單上優先退稅,不在名單之內的企業將不能享受退稅政策。”呂錦標說,“不僅如此,影響也會涉及光伏企業上下游的合作關系,公告的名單也將逐漸成為企業間合作的重要基礎。”
業內人士認為,去產能化的途徑也主要是依靠兼并重組的手段,此次出臺《規范條件》是為行業兼并重組、淘汰落后產能、提高行業集中度做好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