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國政府出臺了多項政策鼓勵發展分布式光伏發電。近日,中國國家能源局又組織召開光伏發電說明會,再次提出要大力推動分布式光伏發展,未來分布式光伏的規模要遠遠超過地面光伏電站。
根據2013年11月國家能源局下發的《關于征求2013、2014年光伏發電建設規模意見的函》中數據顯示,國內分布式光伏占比應該會超過60%,分布式光伏目標8GW,地面電站4GW。面對“大而美”的分布式市場蛋糕,光伏業內公司紛紛將目光鎖定在各地分布式指標與項目上,跟風而動的公司不在少數,然而在“群起而建”的背后,分布式發電項目的質量及安全問題隱隱令人擔憂。
重新解讀“光電建筑應用”
2003-2013年,是中國光伏行業初期發展的十年,眼下中國光伏市場終于打開,并由大型地面電站開始走向分布式發電。然而經歷十年發展,業內建設的與建筑結合的光伏發電形式還是很簡單,簡單到大部分還是單純在屋頂上鋪設或安裝光伏組件。
據了解,從早期的光電建筑示范項目到金太陽、金屋頂工程,再到如今的分布式發電,光伏發電項目都是由光伏制造公司如光伏組件制造商、BOS平衡系統制造商、EPC公司、幕墻玻璃制造商等執行建設,這些企業關注的方向更多在于電站的發電量,比較少關注光伏與建筑的結合。
“光電建筑應用不是單純的在屋頂或公共設施上安裝光伏組件或光熱產品,而是光伏與建筑的深度結合,兼顧設計、安全、美觀等問題, 光伏與建筑的結合應從規劃開始, 分布式光伏發電市場下的光伏發電將擺脫’粗制濫造’,從野蠻生長往安全規范化方向發展。”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光電建筑應用委員會(下稱光電建筑委員會)主任梁岳峰表示:“事實上,分布式發電實質上與光電建筑應用是一體的。光電建筑是指安裝了光伏系統,利用太陽能發電,為建筑提供電力的建筑。而中國的光電建筑與國外的光電建筑在概念及意義上又存在差別,在中國,’光電建筑’除了自然屬性外,還有其社會屬性,這是由中國的管理屬性特點及體制所決定的,為此管理口也有不同分工。”
據介紹,目前光電建筑應用市場大致呈現出幾種基本形態。第一類政策性市場,以政府扶持的公共建筑為主要特點,多以光伏采光頂、光伏幕墻為主。第二類工商業建筑市場,以工商業企業自己投資,或以合同能源管理方式投資,在工業廠房和商業建筑屋頂安裝的光伏系統,主要以自發自用或集中并網為特征。
第三類民居市場屬個人投資,在自家屋頂安裝的小型光伏系統,以自發自用為主。農業設施市場,由投資者投資的現代化農業溫室建筑,以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為特征。第四類市政設施市場,主要包括污水處理廠、垃圾焚燒廠的光伏設施,以及公交站亭、路燈等光伏設施。
光伏在建筑上的應用具有多樣化的特征。這種多樣化的特征體現在,由光伏組件形成的光伏方陣可以安裝于屋面,形成采光頂、金屬屋面、瓦屋面構造;可以安裝于墻面,形成幕墻和窗的構造;可以安裝于遮陽或陽臺,形成遮陽和陽臺的構造;從而使光伏方陣既具有建筑功能,又具有發電功能。這種多樣化的特征還體現在許多建筑附屬設施上,比如雨篷、長廊、涼亭、公交站亭、體育場看臺、農業大棚,以及道路、廣場、草坪等燈光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