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值得警惕的是,拋開壞賬來源的爭議,中國銀行業整體的壞賬情況確實需要關注。中國銀監會2月13日發布的《商業銀行主要監管指標情況表》(下稱“《情況表》”)顯示,截至2013年末,中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升至1%,創兩年高點!肚闆r表》顯示,中國第四季度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為5921億元,比第三季度增長了285億元。
對此,有評論分析,“這表明,隨著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的放緩,銀行業壞賬風險有所上升。
國際三大評級機構之一的標準普爾發布報告稱,考慮到中國政府可能維持偏緊的流動性并繼續放寬對金融業的限制,2014年中國銀行業貸款質量和盈利能力將進一步下降。
“我們相信,中國商業銀行的壞賬率將顯著上升,中國商業銀行面臨的巨大債務風險來自地方融資平臺債務,隨著中國十數年來建設狂潮的冷卻,制造企業產能過剩問題突出!睒藴势諣柛呒壎铝螐姳硎。
中國銀監會的警示并非沒有先兆。據2013年中報,有統計顯示,16家上市銀行的銀行不良貸款余額達4400億元,相比2012年末增加了近400億元,“16家銀行無一例外,不良貸款余額全部上升”。
風險仍可控
對于2013年壞賬率上升的情況,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稱,“2013年,受到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的影響,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出現較快增長,而在以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去經濟杠桿為基礎的信貸政策下,貸款增長對不良貸款的稀釋作用也有所減弱,導致全年資產質量繼續呈現下行趨勢!
“總體來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水平仍相對較低,撥備也較為充足,未來雖繼續面臨壓力,但行業整體風險可控!苯煌ㄣy行金融研究中心同時強調。
《人民日報》2月19日刊登的中國銀監會主席尚福林有關銀行業改革的署名文章稱,雖然目前中國銀行業總體風險可控,但個體風險、局部風險、區域風險增加!般y行業金融機構要克服發展瓶頸和體制障礙,必須全面深化改革!鄙懈A址Q。
“當前,中國金融改革進入深水區和攻堅期!鄙懈A痔寡,“在經濟和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競爭更加激烈,對銀行業經營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國內經濟面臨外需不足和內需短期不振的雙重壓力,產能過剩矛盾和企業經營困難加大,信貸風險防控壓力上升;銀行業務結構日趨復雜多元,流動性風險管理比較滯后;利率市場化改革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步伐加快,將對銀行業金融機構帶來新的挑戰!
在這篇見諸報端的文章中,尚福林建議,著力提高市場協同性,在完善金融市場體系上取得新突破。
尚福林還建議,利用信貸杠桿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加大對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的信貸支持力度,推動化解過剩產能。同時,發展消費金融、助推消費升級,加快完善銀行業消費服務功能,優化刷卡消費環境等。另外,創新服務機制、提高服務效能。支持銀行與網絡、電信運營商開展高水平、深層次合作。
“在進一步改革的同時,可能還要反思一下銀行與實體行業的關系!币晃辉趪秀y行有過10年從業經歷的人士對記者說,“就拿光伏來說,現在為什么會有壞賬的爭議?可能也與當初銀行們‘不成熟’的想法有關。比如,回到2008年時,銀行們或許都會認為光伏行業是新興產業和有潛力的行業,卻沒有看清這個行業的發展趨勢,也沒有進行最全面的風險評估。最終,市場出現的是產能過剩和對光伏壞賬的爭議。當然,站在企業的角度,要思考的是,不能只想著一味擴大產能,而不去專注一個領域進行發展,即他們也要對銀行負責!
事實上,這已經是記者再一次聽到類似的感慨。此前在調查上海鋼貿商的紛爭期間,亦有部分鋼貿商對本報確認,“很多時候,尤其是鋼貿商群體發展壯大、鋼鐵行業形勢發展良好的初期,都是銀行的信貸員或客戶經理主動來找他們,而不是自己跑去銀行尋求貸款!
上述光伏和鋼貿商的案例,或許同樣值得未來的決策人士思考,即從產業發展的角度,在看似紅火的行業發展大潮背后,作為實體支持者的銀行還是要保持著一份冷靜,全面地考慮問題,真正做到在控制風險的同時,又推動了實體企業或行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