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新能源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通過對近年來我國新能源發展現狀的總結分析,認為雖然我國在新能源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諸多瓶頸和問題,如國際貿易保護對我國光伏產業的打擊;風電并網難,棄風限電問題嚴重;關鍵設備的國產化率較低,核心技術水平有待提高等對我國核能、地熱能等發展的限制。但我國新能源產業仍呈現較好的發展態勢。
2013年情況分析
2013年國內新能源建設規模擴大,能源結構優化,帶動新能源裝備制造行業逐步走出困境,實現恢復性增長。在《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關于做好分布式電源并網服務工作的意見》、《關于做好2013年風電并網和消納相關工作的通知》以及《做好風電清潔供暖工作通知》等政策支持下,新能源發電裝機國內應用市場打開。截止到2013年底,并網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生物質發電裝機分別達到1461、7500、1000、730萬千瓦,同比增速分別達17.6%、22.1%、193.3%和40.9%,均遠快于總發電裝機7%的增長速度。在2013年新增發電裝機容量中,新能源發電裝機占比已經在25%以上。在國內發電裝機市場的帶動下,裝備制造業實現回暖,光伏設備及元器件制造和風能原動設備制造主營業務收入增速從2012年的負增長回升到2013年的13.0%和21.5%。利潤總額增速分別達到279.9%和40.2%。
2014年前景展望
我國傳統能源形勢十分嚴峻。我國的煤炭儲采比呈逐年下降趨勢,由2007年的45年下降至2012年的31年;截至2013年底,我國的石油儲采比為11.2年;天然氣的儲采比整體也呈現下降趨勢,2013年為28.2年。隨著傳統能源可采年限的不斷減少,新能源的開發利用刻不容緩,同時全球性的氣候問題,也促使清潔型新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新能源對調整我國能源產業結構,緩解能源瓶頸,實現節能減排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的崛起為我國新能源提供了廣闊的需求市場。由此可見,我國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過程中,將為新能源產業帶來廣闊的發展空間,十九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的召開或將引領新能源發展的新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