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真的能提供這么多補貼嗎?
中國企業對此并不認同。中國機電產品商會發表聯合聲明表示,中國光伏產品得到全世界各國認可主要得益于其更高的性價比、更好的產品質量和更為全面的售后服務,根本沒有傾銷,更不存在非法補貼,“針對中國光伏的指責,純屬子虛烏有”。
麻省理工大學兩位教授在校內雜志《光伏未來研究》上寫道,這筆貸款究竟是市場化融資還是國家補貼是一個爭論不休的問題,這只能說明,中國市場目前呈現出國有制和私有制交織的狀態。
對于補貼問題,美國化學家John Deutch 和政治家Edward Steinfeld認為,美國光伏企業同樣從美國州政府和聯邦政府的補貼中受益,范圍包括光伏產品的研究與開發、稅收激勵政策、光伏環保法規等。“雖然目前沒有一個可靠的數據說明美國州政府與聯邦政府為光伏企業提供的公共補貼數額大于中國,但是,這種情況是可能存在的。”他們總結稱。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關于中美、中歐光伏雙反的爭論或許將持續空泛化,因為中國積極發展光伏的決心不會改變。首先,光伏發電系統技術比較簡單,與其他能源相比,其價格具有競爭力。其次,日益突出的環境問題和與礦物燃料發電相關的氣候變化風險形成政治動因,促使政府實施旨在減少二氧化碳及其他氣體排放量的溫室氣體減排戰略,而太陽能及其他可再生能源有助于這些環境問題的解決。
有樂觀者認為,中國光伏發電將得到極大發展。根據無錫尚德的一項聲明,中國太陽能光伏的生產成本,有望在2016至2017年與煤炭的生產成本持平。中國69%的電力來自煤炭,目前尚沒有跡象表明這會在短期內有所改變,但無錫尚德的這項聲明將有助于吸引太陽能投資,這或許會成為一個變革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