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偉介紹,巴西現在電力結構中最主要還是水電,但依據巴西政府制定的能源規劃,未來更多的要加強可再生能源,風能、太陽能的空間都非常大,這些在巴西基本上還是起步的階段,資源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因此,我國的光伏和風能企業會有機會。
以風電為例,巴西能源研究公司總裁毛烏里西奧認為,巴西風電的潛力可達到14.3萬兆瓦,如得以全面開發,相當于再造10個伊泰普水電站。
此外,巴西是世界最大的生物燃料生產國,擁有全球最大的乙醇加工基地,在以生物質能源替代石油方面,巴西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中國在發展生物質能方面未來也將與巴西有較大合作機會。
保護性市場風險
合作加深的同時,中國企業也更需要關注巴西近年來對自身工業的扶持中所伴隨的保護性風險。
華銳風電在2011年就已經進入了巴西市場。2012年時,卻爆出被巴西電力集團Desenvix 以“竊取了驅動發電機的部分軟件代碼”為名提起訴訟。
這只是外資企業在南美市場上投資不確定性的一個縮影。
記者從國網人士處獲悉,美麗山特高壓項目開工時間還未確定。除了建設方目前還未全部敲定以外,也在等巴西相關部門的環評審核。
一位在巴西做過工程項目的人士對記者表示,巴西一直在勞工條件、環境標準等方面特別嚴格,工會、環保組織的意見在當地非常重要。比如環評,不僅評估程序非常繁瑣,而且時間很長,這也是投資的不確定性之一。
同時,記者注意到,美麗山特高壓項目在國產化率方面也附加了條件,提出要有60%的國產化率,受此影響,分包的中方企業只能出口一部分巴西本土生產不了的高端設備。
“發展中國家很多都會提出這方面的要求,以通過項目合作來提升自身的工業水平。”平高電氣證券事務代表常永斌對記者表示,但最大的風險還是政治上的不確定性。
對于風電行業人士來說,印象可能更加深刻的是,2012年時,巴西國家發展銀行(BNDES)曾發布一份聲明,指責包括維斯塔斯、西門子等5家風機制造商在巴西發展不合規,要剝奪這些企業的融資權利,理由是“未能滿足當地成分要求”,即外國投資企業的產品中需含有一定百分比的當地原材料、半成品或部件作為其生產投入,以助東道國實現收支平衡。
周志偉指出,巴西一直是保護性比較強的市場,國產化率就是保護措施的一個很重要的做法。因為它的工業競爭力不高,如果全面開放對民族產業會帶來打擊。在以往很長一段時間里,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對巴西經濟的帶動作用很大,現在中國經濟放緩,巴西就面臨著工業競爭力缺失的問題。
“當然,巴西投資環境一直在改善,宏觀經濟環境也在向好。”周志偉表示,投資企業要充分了解當地的法律系統和投資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