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難題之一:屋頂尋找難
推進分布式解決屋頂資源缺乏問題首當其沖。但分析“嘉興模式”不難發現,屋頂資源稀缺并非是屋頂難找,而是屋頂資源難以拿來控制使用的問題。為此,秀洲光伏高新產業園區管委會下設實體公司,統一對園區屋頂的進行整體管理。集中力量排摸園區內的屋頂資源,并提前與屋頂企業簽訂安裝光伏電站協議,對廠房面積達到1000平米以上的、年綜合超過3000噸煤的新入駐企業也率先提出同步建設光伏電站的要求,達到充分開發屋頂資源的目的。
作為獨立的第三方,園區管委會出臺了統一的“三方協議”。即園區作為見證方,與屋頂企業、項目投資方簽訂“三方協議”。按照“四個統一”合作。根據投資方的實力合理分配屋頂資源,園區管委會整體掌握、統籌安排屋頂資源,平衡分布式電站建設資源的分配;統一屋頂租賃標準和合同能源管理,避免投資商為搶奪屋頂資源出現惡性競爭。這一模式,不僅打消了投資商與屋頂業主在建設項目過程中的顧慮,為項目的加快建設創造了條件;也解決了部分因企業破產棄電、周末也用電產生的矛盾和問題,最大限度地免除了分布式光伏項目投資企業的后顧之憂。
破解難題之二:開發統籌難
針對分布式項目“小而散”的特點,園區提出了“集中連片、多樣多元”的打包式開發模式。
“集中連片”是指劃分出12個3-6兆瓦裝機容量建設基礎的集中連片區,體現規模性、規范性、展示性;“多樣多元”則是指建設模式以屋頂為主,兼顧路燈、戶外 棚體等,應用單位以工業建筑為主,重點突破居民住宅戶用,統籌考慮市政、科創園區等建筑載體,技術模式以成熟技術為主,兼顧前端技術。統一屋頂租賃、合同能源管理政策標準,明確電池及其組件等示范應用產品的質量標準,根據投資方的實力合理分配屋頂資源。
待項目竣工后,項目建設單位需向管委會提出綜合驗收申請,管委會將協同當地發改、住建、電力等部門對項目進行綜合驗收。同時,電力部門完成項目電網接入部分的并網驗收,并與項目業主簽訂并網調度協議及購售電合同等相關手續。保證了大小項目打包生產,凸顯了項目的規模效應。
作者:鐘銀燕 來源:中國能源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