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改善我國生態環境,創新城鄉用能方式。今年3月,國務院印發了《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要求把生態文明建設全面融入城鎮化進程,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提出到2020年城鎮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達到13%。目前,國家能源局按照任務分工,正在抓緊制訂《新城鎮新能源新生活行動計劃》。分布式光伏發電作為清潔、環保、無污染的可再生能源,是城鎮新能源利用的現實選擇。按照計劃,到2020年,光伏發電將達到1億千瓦,每年可減少燃煤5000萬噸,在替代城鎮煤炭消費和減少污染物排放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同時,在5000到2萬人的小型建筑群,使用LNG實現冷熱電三聯供,既能集中制冷、制熱、發電,還能解決天然氣調峰問題。這樣就能實現能源的清潔化利用,改善城鄉用能方式,實現新城鎮、新能源、新生活。
(四)堅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重的方針,切實提高太陽能發電、用電的效率和競爭力。我國西部地區光照條件好,未利用土地遼闊,適宜發展集中式大型光伏電站,但度電補貼需求高,約0.6元以上,且當地用電需求小,大規模開發就地消納困難,電力需長距離外送,變損、線損高,輸變電投資成本高。東、中部地區分布式光伏發電,雖然平均利用小時數稍低,但電力易于就地消納,且網購電價高,度電補貼需求少,約0.42元,與西部集中式光伏電站相比,用同樣的補貼資金能夠多支持30%—50%的光伏發電。堅持集中式與分布式并舉,因地制宜推進分布式光伏發電,能夠利用有限的財力物力,發展更多的光伏發電應用,更加有效擴大光伏產業的國內市場空間。同時,大力發展分布式光伏發電,有利于鼓勵企業和地方協同,加強技術改造、創新商業模式、提高管理水平,積極探索和實踐提高太陽能開發、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徑,更加高效地發好、用好、管好光伏發電,不斷提高光伏發電、用電的效率,不斷降低光伏發電建設成本、管理成本和用電成本,切實提高光伏發電的市場競爭力,為更大規模、更高質量拓展光伏應用市場,促進光伏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創造條件。
(五)落實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的政策,為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增長點。今年6月,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8省市經濟工作座談會時指出,當前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但經濟發展穩中有憂,下行壓力仍然較大,風險和挑戰不容忽視,要支持新興產業中成長型、創新型領頭羊和充滿活力的民營經濟小微企業。光伏產業是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創新型領頭羊。今年1—5月,光伏發電新增裝機300萬千瓦,較去年同期增長100%,直接帶動投資近300億元。目前,光伏發電儲備項目超過1000萬千瓦,帶動社會投資潛力巨大。在當前實體經濟疲軟,經濟增長乏力的情況下,大力發展光伏產業和光伏應用,實現產業與應用的有機結合,以應用帶產業,以產業促應用、促投資,對于培育和擴大新的經濟增長點,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作者:吳新雄 來源:發改委網站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