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光伏產業的樂觀情緒正濃。 據Wind數據顯示,A股光伏板塊30家公司發布的2014年中報或業績預告中,27家公司平均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8767萬元,與去年相比增長了658%。與之相伴的是,海潤光伏、中環股份等公司的定向增發也引起了機構投資者的積極參與。
融資困境“不確定性”猶在
中國光伏行業秘書處發布的《2014年上半年光伏產業宏觀數據分析》中,指出企業盈利狀況仍不容樂觀。一是扭虧企業僅超過半數企業,仍有很多企業處于虧損狀態。融資難問題產品仍在困擾著企業,銀行在光伏制造領域的投資仍較為謹慎,保持著以往的緊縮狀態,中小企業銀行融資難度仍然較高。
目前光伏企業融資主要依賴政府政策,致使金融市場 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虞揚認為,首先目前這針對光伏行業的投資還缺乏一個成熟的穩定的市場交易環境。他建議市場開發多層次的金融產品,包括債券和股權等多種形式,促使資本在光伏產業有效流通,形成穩定成熟的金融市場。
另外,國家光伏政策風險以及光網發電制度的落實困境,也影響著資本市場的流動。政策,資本的聯動效應會影響到實體光伏產業的日常經營,這種實體企業的波動性變化帶來的投資者對企業盈利前景的擔憂,既不利于金融產品的定價,同時也不利于金融機構創新相適應的金融產品。
虞揚還提到,競爭可替代性能源的發展,譬如天然氣的開發,尤其以美國頁巖氣技術開發促進天然氣發電成本下降,以及俄羅斯地緣政治的影響給亞洲天然氣市場帶來的機遇,這可能會轉移部分投資者對成本相對居高不下的太陽能發電的注意力。
這些不確定性和市場可替代性競爭能源的狀況影響著投資者對光伏行業的盈利預期。資本市場在經歷“寒冬”之后的“轉機”中依然十分關鍵。
面對陷入融資困難的分布式光伏發電企業,能源局多次調研探討,最終下發《關于進一步落實分布式光伏發電有關政策的通知》。鼓勵銀行等金融機構結合分布式光伏發電的特點和融資需求,對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提供優惠貸款,采取靈活的貸款擔保方式,探索以項目售電收費權和項目資產為質押的貸款機制。
但是也有行業相關人士指出,該政策出臺對解決光伏行業融資困境有很大作用。問題癥結還在于融資成本過高除了融資難還有融資貴的問題,只有同時降低融資門檻及融資成本,分布式融資問題才可能得到根本解決。另外,參與的銀行機構較少,還處于觀望狀態。
“盤活整個產業鏈,下游的核電站的資產的證券化和流動性起決定力量。這需要一定時間,金融產品的開發與成熟需要1-2年,才能形成一個成熟的金融資本市場”。虞揚表示。
作者:劉淑培 來源:騰訊網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