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去年開市的五個試點來說,中國碳市場試點的第二個履約年已過去近四分之一。而在這過去的三個月中,二級市場成交情況仍然表現不一,其中根據截至10月10日的交易量從高到低排序分別為:深圳、廣東、北京、上海和天津! 】v觀中國碳市“后履約期”,五個履約后市場活躍程度不盡相同。微觀分析,這與各碳市2014
對于去年開市的五個試點來說,中國碳市場試點的第二個履約年已過去近四分之一。而在這過去的三個月中,二級市場成交情況仍然表現不一,其中根據截至10月10日的交易量從高到低排序分別為:深圳、廣東、北京、上海和天津。
縱觀中國碳市“后履約期”,五個履約后市場活躍程度不盡相同。微觀分析,這與各碳市2014年碳配額分配方案、交易規則等因素有關。
深滬碳市較為活躍亮點頻現
深圳是五個市場中在2014履約年成交量最大的碳市,價格波動也較大。市場向境外投資者開放后,流動性得到提高。
截至10月10日,深圳碳市2014履約年累計成交約13.0萬噸,日均成交量約1877噸。其中2013年碳配額(SZA2013)累計成交6.8萬噸,大部分交易集中在2014履約年的前5個交易日(7月1日-7日),成交量為4.7萬噸,占比高達七成,而9月份成交總量只有6548噸,占比不到一成。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7月初,深圳未履約的四家企業還在市場上購買配額,而配額缺口補足后,企業對SZA2013的需求大幅下降,因此9月份交易量少。2014年碳配額(SZA2014)累計成交量與SZA2013差距不大,為6.1萬噸。
深圳市場將2013、2014年的配額分成兩個品種交易,而兩品種的價格差距在過去的幾個月中反復波動。6月11日,據2013年履約結束還有近20天,SZA2014即上市交易。8月6日,該交易品種首現交易量,以53元/噸的價格成交,價格比當日SZA2013低7元/噸。8月13日,SZA2014價格首超SZA2013,差價為1.84元/噸。而9月2日,SZA2013價格又高出SZA2014,差價達13.21元/噸。不過,當日SZA2013成交量為1噸,說明這次差價的出現偶然性較高。隨后,兩種配額價格又出現多次超越與反超。價格起伏不定,二者差價也無規律可言。不過,近日SZA2014與SZA2013的差價縮小,前者價格和交易量都大于后者,活躍度有高于后者的趨勢。因此,不難預測,后期深圳碳市交易將以SZA2014為主。
同時,深圳還引入境外參與者進入市場,進一步擴大了市場參與者數量。9月5日,來自新加坡的GingaEnvironment公司成功購得1萬噸深圳碳配額,而當天,深圳市場成交20941噸,創下2014履約年深圳碳市日成交量紀錄。無疑,境外投資者的參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深圳碳市的流動性。
與深圳類似,上海也采用了投資者多樣化的對策,提高了碳市的活躍度。9月3日,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下發《關于申報上海碳排放交易機構投資者的通知》,正式對投資機構開放。
上述通知的效果立竿見影。9月4日,于6月30日履約后沉寂了三個多月的上海碳市迎來了2014履約年的首筆交易,首批進入市場的機構投資者之一,以29元/噸的價格購碳5000噸。
不過,機構投資者的入場并未立即給上海碳市帶來持續交易。直到兩周后的9月19日,上海市場才出現了新履約年的第二筆交易。參照2013履約年的情況,這種局面的出現很大部分原因在于交易動力以履約剛性需求為主,企業參與交易大多出于自身配額有缺口。再者,上海碳市一級市場不直接對投資機構開放,配額來源有限。所以,盡管上海碳市制度規范,機構投資者入場風險相對較小,其提高市場活躍度的作用仍然有限。
作者:危昱萍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