屆時光伏的發電量占比將達到22%,火電則會從現在的70%左右降到20%以下,是一次真正的能源結構的革命、能源的轉型,將從以化石能源為基礎的能源結構轉變到以可再生能源為基礎的能源結構
屆時光伏的發電量占比將達到22%,火電則會從現在的70%左右降到20%以下,是一次真正的能源結構的革命、能源的轉型,將從以化石能源為基礎的能源結構轉變到以可再生能源為基礎的能源結構 根據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王斯成的預測,從發電量來看,如果2050年光伏裝機規模達到26億千瓦,其對應的發電量屆時將占到22%,火力發電比例則會從現在的70%左右降到20%以下。
“這才真正是一個能源結構的革命,也就是整個以化石能源為基礎的能源結構轉變到以可再生能源為基礎的能源結構。”王斯成在近日召開的第十四屆中國光伏大會上如此表示。
對于電價補貼,王斯成認為,以現在的發展情況看,在2025年以前,在發電側就可以達到平價上網。這無疑將帶來光伏發電的大發展。
中國掌控全球光伏話語權 數據顯示,不論是從制造業方面還是終端應用方面,中國都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光伏大國。
“從累計裝機來看,德國去年仍然是第一名,大概40GW,我們累計裝機達到20GW,基本上是它的一半。如果今年中國新增裝機達到10GW,德國今年大概僅有2GW,雖然我們今年年底在累計裝機上仍然趕不上德國,但到2015年,中國無論從當年裝機還是累計裝機,可能都會成為世界第一光伏應用大國。”王斯成說。
在制造業方面,中國則早已經當仁不讓的成為了全球第一大國。
資料顯示,2013年中國整個出貨量是26GW,占全球64%;馬來西亞2GW,占6.3%;日本占比為6.1%。
對比可以發現,即便占比較高的馬來西亞、日本等仍然與中國存在著較大的差距,中國光伏制造業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
此外,在光伏裝備制造方面,中國也正在縮小與世界的差距。“過去我們只有層壓機、模擬儀、擴散爐,而現在PECVD、切割機等都可以國產化了,中國光伏已經在產業、市場、技術、成本甚至制造裝備等各個方面都走到了世界前列,中國光伏正在實現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轉變。從學習以及跟隨到創新和引領的這種跨越,可以清楚看到中國已經是一個世界的光伏巨人。”王斯成表示。
這種巨大轉變的背后,則是中國正在逐步掌控全球光伏發展的話語權。“從成本來看,中國對世界的光伏成本下降起到了關鍵性作用,只有中國能夠有這個能力。我參加國際會議,國外同行發言不是說他們怎么降價,而是希望中國把光伏價格再降低,因為68%的制造業再加上臺灣所占份額,基本上都在中國,其他國家降價沒什么意義,只有中國降價才有意義。”
作者:張廣明 來源:《太陽能發電》雜志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