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在本刊組建的一個光伏人微信群里,有群友發上來一張人踩在組件表面進行清洗的照片(圖1),于是,群里的“技術控”們瞬間活躍起來,開始了下面的對話。 由于對話比較凌亂,為便于閱讀,小編在盡可能尊重發言者原意的基礎上,對其中一些發言進行了合并、縮減等“技術性”處理,
程波:解釋得很到位,正負風壓和人踩是兩碼事。
朱雪梅:機械載荷試驗失敗的大多是因為邊框受力出現問題,很多廠家送樣過來做實驗,我們一看邊框和緊固點,基本就能判斷組件能否通過實驗。
羅多:一般人的載荷算施工載荷,按照1KN算,的確沒有2400Pa。但是,沖擊力帶來的是剪切變形,而均布發生的主要是彎曲變形。
羅多:你踩不破玻璃,但是電池片內部可能已經產生裂紋了,用紅外線拍照可以看出來。為什么規范要求留檢修通道呢?就是為了維護的通道。
朱雪梅:如果有隱裂,繼續在室外做發電量實驗,電站的能量效率會變小,就能發現有隱裂了。
程波:不可能有隱裂狀況發生的,大家可以了解一下蜂窩結構的特性,就知道了。
朱雪梅:組件有輕微的隱裂暫時不影響電性能,如果隱裂很嚴重,填充因子就降低了。
羅多:如果你的面板玻璃厚度達到6mm以上,可以踩,但要悠著點踩。
王潤川:隱裂日后會有問題。
朱雪梅:對,高頻振動影響大。電池片的隱裂問題確實是目前比較嚴重的問題。
羅多:光伏行業做的機械載荷實驗根本不是模擬人體載荷的,抗軟物沖擊才是,也就是要用輪胎來砸才是。
朱雪梅:機械載荷實驗室加載靜載荷的試驗,是模擬雪載荷吧。羅多,您說的是IEC61730-2光伏組件安全認證第二部分:試驗要求中撞擊試驗吧?
羅多:應該是,不記得這個標準號了,我主要指夾膠玻璃的耐撞擊實驗。你去建材實驗室砸一下,再去檢查效率、絕緣性和濕漏性,通過了再說。
程波:這個產品做過這方面的測試,沒有問題。(上圖,有圖有才真相)



作者:秋石 來源:《太陽能發電》雜志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