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一直是讓人“覺得糾結”的市場,那里有“甜蜜”——完善的融資體系、清晰的上市制度、明確的“游戲規則”,更重要的是,想要“走出去”或獲得海外資本的關注,國內的企業不得不選擇在美國融資上市 但同時,那里同樣會帶來不少“煩惱”——SEC(美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一有風吹草動就會展開
“繼續抗辯” 具體而言,針對首輪“雙反”后的規避行為,美國最新的調查范圍擴大到了包括電池、組件、層壓材料等“晶硅體光伏產品”,并將中國臺灣地區生產的電池產品也納入了調查范圍。
據美國商務部的終裁結果:對參與應訴的企業常州天合光能和昱輝陽光、晶科能源分別征收26.71%和78.42%的反傾銷稅,其他應訴企業征收52.13%的反傾銷稅,其他非應訴企業征收165.04%的反傾銷稅。補貼強制應訴企業常州天合和無錫尚德分別征收49.79%和27.64%的反補貼稅,其他中國大陸光伏企業征收38.72%的反補貼稅。同時,中國臺灣地區廠商的傾銷幅度確定為11.45%至27.55%。
按流程,美國商務部的終裁結果并不能立即執行,一切還要等ITC的認定出來后,才能執行“雙反”措施。“一旦ITC不認可美國商務部的結果,中國企業就可以逃過一劫。”上述業內人士介紹,“但綜合2012年的經驗及美國對中國其他行業的‘雙反’經驗看,中國光伏企業想要逃過一劫,可能非常困難。”
但機電商會對外表示,仍將繼續抗辯。
“下一步,中國企業將進一步通過各種手段維護其合理利益。”機電商會在公開聲明中稱,一方面,美國法律程序中,中國企業將繼續抗辯(包括在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產業損害抗辯),不排除通過司法途徑和提起政府訴諸WTO尋求糾正美國商務部一系列不正確調查做法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中國企業仍對通過中美產業磋商解決本案的道路持開放態度,并不因美國商務部的終裁關閉產業磋商的大門。但作為重啟產業磋商的前提,我們敦促美方以互信、互諒和合作為原則,與中方尋求雙方可接受的解決方案。”機電商會表示。
事實上,美國的做法本就難言公平。上述江蘇龍頭光伏企業的高層此前對記者介紹,美國晶硅光伏制造業2008年后在當時的競爭中早已紛紛倒閉,“大量的多晶硅只能外銷,尤其是中國市場”。
美國太陽能產業協會(SEIA)總裁兼首席執行官Rhone Resch早在今年7月結果出來時就對美國商務部這一決定表示了“強烈譴責”。
“夠了,應該適可而止。”Resch當時稱,“商務部對中國進口光伏產品征收懲罰性關稅將對美國消費者及美國太陽能產業造成不利影響。”
擁有70多家太陽能行業會員企業的平價太陽能聯盟(CASE)同樣不支持美方推進“雙反”措施。CASE近日對媒體說,對中國輸美光伏產品征收“雙反”關稅將會導致美國太陽能產業增速放緩,抬高太陽能產品價格,減少美國就業崗位。
CASE主席Jigar Shah早前詳細介紹,“由于世界范圍的公平價格競爭,我們顯著降低了美國的住宅及商業屋頂的太陽能安裝價格。反過來,也創造了共計超過11.9萬個工作崗位。”
作者:黃燁 來源:《 國際金融報 》
責任編輯: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