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一直是讓人“覺得糾結”的市場,那里有“甜蜜”——完善的融資體系、清晰的上市制度、明確的“游戲規則”,更重要的是,想要“走出去”或獲得海外資本的關注,國內的企業不得不選擇在美國融資上市 但同時,那里同樣會帶來不少“煩惱”——SEC(美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一有風吹草動就會展開
國內回暖 呂錦標之所以作出上述判斷,原因在于:與前幾年單純依靠海外市場不同,國內和新興市場的需求正在回暖,這也讓光伏企業看到了繼續回暖的希望。
“比對2011年和2012年的情況,中國光伏業最壞的階段過去了。”上述管理層人士認為,“不能遺忘的是,中國市場一直以來既是最大的生產市場,但同樣也是最大的應用市場。比如,隨著國家相關部門對光伏電站建設的利好政策不斷出臺,會進一步提升市場需求,鞏固企業業績。”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此前也對媒體表示,“第三季度,中國部分光伏龍頭企業能夠保持持續盈利和業務增長,主要是國際新興市場發揮了重要作用。”
采訪和接觸中,正信光伏對記者透露,除了中國國內市場,目前正信國外主要還是以日本市場為主,“公司在日本銷售光伏組件,同時還做EPC系統解決方案,擁有完整的設計、施工團隊,以期更好地開拓日本市場”。
“2015年的新興市場有望進一步爆發,印度、泰國、智利、巴西、南非等都有望呈現爆發式增長。”晶科能源全球品牌發言人錢晶對記者說,部分新興國家的光伏市場起步非常快。
通過比對數據,錢晶還認為,2014年全球光伏市場增速回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場目前的復蘇狀況,“且隨著新興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重點市場版圖東移幾乎可以確定”。
“與第一輪‘雙反’比,此次中國企業應訴的積極性明顯不高。”據人民網報道,長期代理國際貿易摩擦糾紛的謝向陽稱,這可能是與國內光伏市場在政策驅動下逐步回暖,消化了部分產能有關,“這一方面說明了多元化開拓市場的作用,同時也提醒企業不能因此而放棄應訴權利,要在法制化進程中學會運用法律和市場手段維護自身利益”。
中國光伏業協會會長高紀凡曾指出,由于國內市場大規模的啟動和海外市場的發展,光伏產業自去年下半年以來正在持續回暖,很多企業恢復了盈利,“據統計,進入工信部名單的企業利潤率達到合理水平,領先企業已連續幾個季度達到100%滿產,全行業產能過剩的局面已不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有分析認為,短期看,由于美國仍存在對光伏產品的大量需求,即便國內市場回暖,美國市場可能也不會為多數中國企業放棄。陸川表示,正泰太陽能打算把大陸市場供應到美國的產品減到零,轉而讓德國的海外分廠和亞太地區的代工廠加工,以避開“雙反”懲罰性關稅。
作者:黃燁 來源:《 國際金融報 》
責任編輯: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