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領跑過世界經濟增長的國家,其繁榮真正的啟動鑰匙并不是重商主義,而是“無處不在并且深入草根階層的創新”
三、能源互聯網的未來之路 筆者認為能源互聯網是通過能源物理網和互聯網結合,利用信息科技技術,對能源產業進行互聯網化,在能源生產、運輸和消費上把能源產業鏈的各節點互聯起來的對等和開放的共享網絡;產業鏈各方和用戶可以通過共享網絡平臺自主參與、平等互動,從而實現整個能源系統效率最優化的能源生產與消費模式。
在能源產業鏈上,能源用戶通過能源互聯網將具備能源消費、能源生產的雙重身份,成為產消者 (Prosumer);通過能源互聯網平臺,能源按照市場需求回歸商品屬性,能源行業“自然壟斷”屬性逐漸被“開放競爭”取代,以便多元化的能源商業模式獲得突破性發展。毋庸置疑,能源互聯網以能源行業壟斷破除者的身份被行業新進入者和廣大用戶寄予厚望。歷史經驗表明,從蒸汽機時代到電氣時代再到當前的互聯網時代,由技術進步推動的變革往往令產業發生顛覆性的變化;同樣,通過能源互聯網技術促進能源的生產革命、消費革命,進而推動能源的體制革命是大家的共同期盼。
目前,能源互聯網在業界仍屬于摸索階段,國外也無可借鑒的成熟經驗;國內能源互聯網的試水企業主要有如下兩類。
第一類以從事新能源為主的新興企業,特別是光伏行業相關企業,主要是通過互聯網平臺服務產業鏈上的上下游企業,如:
(1) 木聯能提供的“i光伏”平臺;
(2) 遠景能源提供的“阿波羅光伏云平臺”;
(3) 陽光電源在阿里云上提供的“智慧光伏云iSolarCloud”;
(4) SPI的"綠能寶",一款類似眾籌業務創新的互聯網金融產品把互聯網金融與光伏產業結合。
第二類以互聯網行業的巨頭阿里巴巴和騰訊為代表以“互聯網+”直接與傳統能源巨頭的強強合作,同時傳統能源巨頭試圖通過“互聯網+”由能源供應商轉型為能源服務提供商,如:
(1)中石化與騰訊簽約宣布開展在非油品業務上的合作;
(2)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與騰訊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約定就“互聯網+電網”服務應用平臺展開深層次合作,實施互聯網+電網戰略;
(3)中石油與騰訊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移動支付、互聯網金融、O2O業務等方面展開合作,迎接“互聯網+”、促進轉型升級;
(4)中石化牽手阿里,雙方表示正在展開全方位的技術合作,包括但不限于搭建共享平臺、構建基于云的業務系統、石油全產業鏈的大數據分析等。
《大繁榮》的作者菲爾普斯在梳理了工業革命結束后整個西方世界經濟發展史后,得出過這樣一個結論:所有領跑過世界經濟增長的國家,其繁榮真正的啟動鑰匙并不是重商主義,而是“無處不在并且深入草根階層的創新”。已故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科斯在回顧中國改革歷程時,曾經說過:“中國政府推行的改革在激活國有經濟搞活國有企業方面起了不少作用。但是,真正改變中國經濟面貌,并把市場的力量和企業家精神帶回神州大地的,是邊緣革命,這包括分田到戶、鄉鎮企業,也包括個體戶和深圳等經濟特區。這些力量雖然處在社會主義的邊緣,卻是中國經濟改革的主力。得益于這兩條腿,中國改革之路才走得風生水起。”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我國能源互聯網發展的新時期,同樣需要政府、央企、中小企業、草根創業者們的共同努力。作為傳統能源巨頭的巨無霸企業由于體制機制的束縛,在創新靈活性上先天不足,很難引領能源互聯網領域的創新;在政府“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時期,廣大中小企業將成為真正的創業創新主力軍,能源互聯網領域將會涌現出一批中小型創新型企業,其中的佼佼者將逐漸成長為能源互聯網領域的“BAT”。政府作為政策制定者和行業監管者,在我國能源互聯網的發展過程中要著重考慮如下幾方面:
(1) 確保傳統能源運營商開放能源基礎網絡平臺;
(2) 保障新能源的新進入者平等參與能源互聯網平臺的建設和接入;
(3) 保護用戶作為產消者(Prosumer)真正自主參與能源生產和消費的權利;
(4) 積極保護在新能源、能源互聯網生態系統里的中小企業的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活動;
(5) 制定配套政策積極鼓勵能源互聯網從業者的自主創業;
(6) 鼓勵傳統互聯網企業積極參與能源互聯網平臺的建設。
四、結語 筆者曾長期關注電信行業的發展變遷,見證了一批互聯網企業伴隨著我國電信改革的深化而逐漸由小變大,由大到強的過程;相信我國能源互聯網領域伴隨著我國能源改革的不斷深化會成長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興能源互聯網企業。【汪鑫,能源行業資深咨詢顧問】
作者:汪鑫 來源:財新-無所不能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