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公布今年1月至5月電子信息產業固定資產投資情況,其中光伏相關行業投資回升,同比增長62.8%。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最新發布的年度新能源展望報告,我國零碳排放能源發電量將在2033年超過化石能源成為發電的主力軍,其占整個發電市場的比例將在2040年達到65%;風能與光伏的比
《2015年光伏發電建設實施方案》在對分布式光伏的建設規模不設上限的同時,要求能源主管部門隨時受理項目備案,電網企業及時辦理并網手續,項目建成后即納入補貼范圍。劉隴華認為,將審批制改為備案制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但電網企業并沒有針對分布式光伏建立相應的并網機制,分布式光伏的并網問題仍然是“一事一議”。
“只有普通家庭分布式光伏的并網手續像辦理手機號一樣便捷,才能使其得到快速推廣。”劉隴華說,可效仿手機的“進網許可證”,創建“并網許可證”制度,將“并網許可證”授予經過官方監測機構監測的、電能質量有保證的產品端,而不是將并網手續的辦理放到用戶端。這樣,用戶安裝帶有“并網許可證”的符合并網標準的產品后,只需進行簡單登記,就能實現無條件并網。
如果說集中式大型地面電站是光伏產業的“昨天”,分布式光伏是“今天”,那么這個以陽光為核心生產要素的行業“明天”又將是何形態?
劉隴華認為,分布式光伏要做大做強,盡快成長為技術成熟、升級迅速、便于普及的太陽能利用方式,并擁有不亞于傳統化石能源的市場優勢,走出工商業應用領域、走進家庭應用是唯一路徑。而我國城市居民的居住條件多以樓房為主,在歐美國家頗為流行的家庭屋頂分布式光伏難以在我國普及,但從目前的技術發展路線來看,未來分布式光伏并不局限于家庭屋頂分布式這一種形式。
“結合‘互聯網+’的政策動向和光伏技術的發展路線,移動能源應是未來分布式光伏得到最大限度普及的有效形式,而分布式光伏也是移動能源最有可能率先取得突破的領域。”劉隴華說,如今社會生活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之高,已遠超10年前想象之極限。在技術更新換代日益加快的當下,互聯網技術已迅速滲透至全社會全行業,不僅以信息技術和數字技術使傳統行業的生產成本和交易成本不斷下降,為后者帶來前所未有的新機遇和源源不斷的新動力,而且顛覆了人們對工業生產的既有認知:從追求大規模批量生產逐漸向個性化、私人化的量身定制轉型,“重量級”工業正在進行“輕量化”改造。
“要成為像智能手機這樣人手一部的‘街機’,分布式光伏必須要實現從設備化向產品化的升級。”劉隴華認為,現在家庭分布式光伏發電裝置生產的是直流電,需要光伏逆變器轉化為交流電之后才能上網,因此從裝置安裝到實現發電并網的全過程都需要專業操作,其本質還是工業生產設備。“目前,我們已完成產品化分布式光伏裝置的研發生產,其突出特點是模塊化,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和喜好來定制分布式光伏發電裝置。而且整個安裝測試流程也大大精簡,用戶自己便可操作。我認為這種模塊化的產品思路將成為‘互聯網+光伏’真正融合的關鍵。”劉隴華說。
作者: 來源:中國石油新聞中心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