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發電的特點決定了光伏未來的主要應用方向是分布式,一旦度電成本低于工商業用電價格,分布式光伏將首先在工商業領域迅速推廣,行業的成長性將徹底爆發
海外經驗 當種種利好因素都指向分布式光伏項目時,如何讓項目成功推進,解決運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顯得尤為關鍵。美國、日本、德國等國家,分布式光伏項目的發展經驗可以為我國的光伏業發展提供良好的借鑒。
國外市場初期的分布式光伏業之所以能夠快速發展,有賴于國家進行的初始投資補貼。美國最初發展分布式光伏時,實施投資稅抵扣政策,而加利福尼亞州實施的初始投資補貼政策更是高達直接補貼初始投資的50%。日本1995年實施分布式光伏“新陽光計劃”,第一年的項目補貼為初投資的50%,以后新上項目的補貼比例逐年遞減10%,直到2005年才取消了初投資補貼,補貼周期長達十年。
德國于1999年實行的“1000屋頂項目”和1998年實行的“10萬屋頂計劃”均采用了初投資補貼政策。此外,德國還鼓勵自發自用,從2009年開對自用電量進行額外補貼,自用電量比例越大,補貼程度越高。目前德國光伏發電已實現用戶端平價上網,住宅型光伏的上網電價為每千瓦時0.15歐元。這一措施為德國分布式光伏的發展鋪平了道路。
在融資方面,國外分布式光伏電站主要由政策性銀行通過商業銀行為光伏電站和其他可再生能源項目提供優惠貸款,融資成本較低。經過多年運營經驗,光伏項目穩定的現金流得到市場認可,也成為能夠獲得銀行認可的資產投資類別。光伏電站業主可以用穩定的電費收益和光伏系統資產作為抵押物,只付出較低比例的初始投資就可以開展分布式光伏項目。政策的保障使國外分布式光伏的融資問題得以順利解決。
對策 參考國外的經驗并結合中國的國情,林伯強為分布式光伏的發展提供了幾條參考建議。
首先,投資主體應多元化。目前分布式光伏主要由國家能源局推進,使用經濟杠桿調節,但這樣的力度遠遠不夠。如果能與各省市節能減排標準相結合,增加分步式光伏電站市場推廣量,對高耗能、直供電企業明確分布式光伏安裝量指標,并作為審批條件之一,由此可以讓央企、國資委成員企業、有污染源外資企業同步參與,使投資主體更加多元化。
其次,要強化電網支撐。建設智能配電網是實現區域內“就近消納”的基礎條件。開展分布式電源并網及運行控制關鍵技術研究和應用,解決新能源接入給配網帶來的安全和管理問題,實現新能源的安全靈活接入。同時,還應適當加強初始補貼力度,解決項目推進過程中普遍存在的低收益問題。
最后,對相關企業“寬嚴并濟”。一方面要提高進入門檻,讓真正有責任心、有能力的企業來投資,畢竟分布式光伏盈利要7〜8年時間,如果只是想利用優惠政策“賺一把就走”,這樣的企業進來多了,將影響我國分布式光伏的長期發展。另一方面,對于真正專心投資分布式光伏的企業,建議相關部門盡快細化扶持政策,地方也可以出臺相應配套措施。
此外,國家密集出臺扶持政策對行業發展是好事,同時更要警惕分布式光伏出現新一輪的無序競爭,畢竟優質的屋頂資源有限,各家企業搶奪市場時會不計成本地壓價。如今已出現了這樣的苗頭,在和屋頂企業談判時,按國家規定可以給10%的優惠,但有些企業給出了85折甚至83折,這已突破了分布式盈利的底線,屬于惡意競爭。只有不斷規范光伏市場,在加強監管的同時給予只夠的政策支持,分布式光伏業才能在今后的市場環境中健康有序發展,迎來行業的春天。
作者:張蕾 來源:中國投資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