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專家認為,智能電網或將成為能源互聯網的基礎支撐平臺和資源配置中心
智能電網將成為基礎平臺
業界普遍認為,中國發展能源互聯網的一個主要目的是應對能源危機。中國一次能源中石油55%是進口的,需要開發更多的可再生能源才能保障能源的安全供應。“它能夠解決清潔能源利用的問題,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李俊峰認為。
但有專家認為,智能電網或將成為能源互聯網的基礎支撐平臺和資源配置中心,李俊峰則舉例稱,智能電網技術的進步,破解了太陽能和風能這種不穩定的能源輸送。
吳安平認為,能源互聯網與智能電網也可以看作是宏觀指導思想與具體技術模式的關系,能源互聯網概念揭示能源和電網的發展方向,為智能電網建設提供具體的技術方案。
“也就是說,能源互聯網的實現需要更加穩定、高效、安全的電網,以及實現以風能和太陽能為代表的新能源大規模替代化石能源,電網將不可避免地走向智能化和分散化。”他表示。
能源消費者將獲得自主權
記者對公開資料梳理發現,在過去的2個多月里,國家能源局至少已經組織了3次企業座談會,對國家能源互聯網行動計劃的構架與主要內容進行前期調研。“會議太多了。”國家能源局一位官員對本報記者說,“國家對能源互聯網非常重視。”
在被邀請的企業中,有中國五大發電企業,有中國兩大電網壟斷企業,有神華這樣大型的能源企業,也還有阿里巴巴、聯想這樣在互聯網領域的先鋒企業。
“我們也在關注。”華潤電力另一位內部人士對記者說,“這是大勢所趨。”對此,廣州發展一位內部人士也向本報記者表達了同樣的觀點。
南方電網副總經理王久玲曾表示,過去,傳統的電力行業在供求關系方面不能夠完全反映市場規律,能源消費者不能夠完全地像大眾商品那樣參與到商業行為當中來。“我認為,智能電網第二個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要盡量讓電力這種商品與商業模式更加接近于大眾商品模式。”
業界普遍認為,能源產業在互聯網化進程中,必定涌現出很多的商業模式,其中有不少商業模式則是顛覆性的。
比如,在能源企業的生產模式方面,能源企業從提供單一的能源產品轉變為提供綜合能源服務,已在大數據和物聯網的支持下成為趨勢,如協鑫電力正在利用能源站集成、智能化控制和云計算技術將天然氣、太陽能、風能、地熱能和儲能等清潔能源集成構建的能源微網模式。這種模式被認為是比傳統能源系統在效率上更高。
同時,電網企業的服務模式也將因能源互聯網的到來而發生巨變。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這兩大電網壟斷央企正在與互聯網公司進行相關的合作,試圖在這方面實現轉型。
一個最新的例子是,7月15日,南方電網麾下的深圳供電局與螞蟻金融服務集團和阿里云計算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協議,三方將攜手打造“互聯網+城市電網服務”,利用互聯網、大數據應用技術,提供移動繳費、能效管理、節能等一系列便利安全的智能供電服務。
“這就打破了傳統能源行業的信息不對稱,促使信息透明化,讓消費者得到了更多自主權。”南方電網一位內部人士認為。
作者:林春挺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
太陽能發電網|m.www-944427.com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