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據國家能源局發布的2015年光伏裝機量數據,有媒體預計我國今年光伏產業有望達成17.8GW的總目標。
據悉,我國上半年國內GDP增速低于預期,但是光伏產業的情況好轉。國家能源局發布數據,2015年上半年我國新增光伏裝機量為7.73GW,其中新增光伏電站裝機量6.69GW,新增分布式光伏裝機量1.04
光伏產業不宜發展太快
各方面的利好都表明光伏產業的前景不錯,但是產業發展速度是否合適?
對此,林伯強表示光伏產業現狀是已經過剩。過剩導致光伏設備的價格低廉,而大眾又因行業成本低下蜂擁進入,惡性循環造成了企業競爭乏力。
他建議國家對于光伏產業要進行精簡,對于光伏發電推廣也需要控制。盡管國家政策傾斜于光伏發電,但是光伏發電的數量也應該控制在火電發電站的總數之下才利于發展。
宣曉偉提出,雖然光伏發電前景可期,但是由于現在的電力系統對機載電還有需求,光伏發電在這個方面仍無法完全替代。并且由于整個電力市場的萎靡,而火力發電的利潤比光伏發電要高,電力市場改革過剩時,可能被淘汰的是利潤低下的光伏發電。
綜合專家所言,光伏產業不宜發展太快,光伏發電在沒有找到合適的方法解決消納和存儲問題時,也要謹慎發展。
林伯強認為,最近一段時間由于我國對于電量的需求不大,整個電力市場都很低迷。如果未來兩年在電力需求方面我國沒有大的增長,光伏發電產業將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
此外,他還表示,現在光伏發電缺乏有效的儲存方法,一旦消納不了就會造成浪費,因此也會影響到光伏設備是否能夠發電。
宣曉偉認為,應在電量需求較大的地方推廣分布式光伏發電,這樣政府和企業所獲得的利潤比較大,消納也會相對容易。
另外,光伏發電的消納還亟待電網改造。
據了解,中國目前的電網在建設時基本是根據火力發電需求設計的,對現存電網進行改造以適應光伏發電的要求需要一個過程。
宣曉偉表示,現在國家正在推進光伏發電融入國家電網,可是國家電網要劃分省級、市級電網,而各個省、市級電網在利益機制方面又各不相同,需要和國家電網單獨核算。而光伏發電接入國家電網從利益核算來看并不是“有利可圖”的項目,因此光伏發電接入國家電網“其路漫漫”。但是未來通過國家電力體制的改革,分布式光伏發電提升還是可期的。
相關人士也表示國家鼓勵中東部、東北部、西南地區發展分布式,包括工商業分布式屋頂,也包括20MW以下利用荒山荒地的地面分布式。搭配適宜的儲能裝置,分布式發電,自發自用,余量儲存或并網,這一定會成為工商業、公用事業電力應用的主體。
林伯強認為,從理論上來說光伏發電接入國家電網是可以解決消納問題,可是火力發電尚且無法消納,形成大規模的過剩,光伏發電接入必然也會因此受到阻礙,所以光伏產業發電的發展速度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
作者:張麗敏 來源:中國經濟和信息化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