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的肆虐令煤不再受歡迎;取而代之的是可再生能源的備受推崇。
作者:王金龍
來源:中國經營報
原標題:可再生能源PK火電 補貼成重要籌碼
霧霾的肆虐令煤不再受歡迎;取而代之的是可再生能源的備受推崇。
2015年12月29日,全國能源工作會議召開,明確提出“十三五”調整能源結構的具體路徑。對存在電力冗余的省份要根據實際情況,將可能會取消、暫緩和緩建一批煤電項目。對紅色和黃色預警省份,禁止新建燃煤電站。
與此同時,風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占比卻在逐漸攀升。據統計部門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非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到占比將達到12%,到2020年要達到15%,到2030年達到20%左右。
由此可見,可再生能源逐步替代火電是大勢所趨。不過,高企的成本成為可再生能源大范圍推廣的“攔路虎”,補貼或將是權宜之計。
被嫌棄的“火電” 2015年入冬以來,我國多地遭遇霧霾天氣,一些地方政府為了緩解霧霾污染,提出對火電等重點企業限產、限污或停產。
數據顯示,我國70%的煙粉塵排放、85%的二氧化硫排放、67%的氮氧化物排放,都源于以煤炭為主的化石能源燃燒。
此外,在生產條件差、工藝落后的開采、運輸及不合理使用過程中,有害物質未經去除,也將產生污染,煤炭的利用率大大降低。
金銀島煤炭分析師向記者表示,我國已經確立能源綠色低碳的發展目標,在未來,只能盡可能減少對煤炭等化石類能源的消費。
另一方面也將提升非化石類能源消費的比重,預計到2030年,我國非化化石能源將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達到20%左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60%~65%。
不過,我國“富煤、貧油、少氣”的能源結構特點,決定了煤炭在一定時期作為能源消費主體的地位不會改變。
“既然未來數十年內沒有辦法改變以煤炭為主要的能源消費模式,那么就應該從煤炭自身想辦法力求清潔消費,減少污染。”陜煤化新能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方剛表示,雖然煤炭在利用過程中會造成污染,但是經過清潔燃煤技術處理、轉化后,煤炭也能變成“綠色”能源,完全可以實現傳統能源的更新換代和高效利用。
作者:王金龍 來源:中國經營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