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規劃草案(以下簡稱“規劃草案”)提出建設現代能源體系,同時提出“十三五”期間能源領域八大重點工程。
打破可再生能源瓶頸 在第三大工程可再生能源中,國家提出以西南水電開發為重點,開工建設常規水電6000萬千瓦,統籌受端市場和輸電通道,有序優化建設“三北”、沿海風電和光伏項目,加快發展中東部和南方地區分散式風電、分布式光伏發電。
對水電開發,規劃草案強調,統籌水電開發與生態保護,以重要領域龍頭水電站為重點,科學開發西南水電資源。
“需要注意的是,這里說的6000萬千瓦是開工建設規模而非投產規模,我們此前建議‘十三五’期間投產運行4000萬千瓦水電。”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院長鄭聲安對21世紀經濟報道分析。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電力公司副總經理褚艷芳公開表示,作為全國最大的清潔能源省份,四川在“十三五”期間繼續快速發展清潔能源,目前在建的烏東德電站裝機1020萬千瓦,兩河口、長河壩等項目裝機合計近2000萬千瓦,加上即將開工的白鶴灘的1600萬千瓦,到2020年四川將建成“三江七片兩線”的水電開發大格局。
國家強調的“統籌受端市場和輸電通道”,主要針對的是目前頻繁出現的“棄風”、“棄光”現象。對此,國家能源局局長努爾·白克力在“兩會”期間表示,要加大跨區域電力通道、能源通道的建設力度。
白克力解釋,可再生能源近些年發展很快,與之相對應的通道建設相對滯后,從而導致很多清潔能源和煤電、火電在打捆送出上遇到一些瓶頸。此外,針對三北地區可再生能源消納不暢的情況,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制定了一系列應對方案。
在窩電問題嚴重的東北地區,棄風棄光最嚴重,國家將通過轉接和特高壓輸送的方式來緩解這一問題。具體采取三步走的措施,一是將東北的電送到華北;二是將東北的電送到河北;三是在東北地區架設一條到山東青州的±800千伏特高壓線路。
“宏觀上,棄風的原因不在于電網基礎設施不足,而是缺乏顯現的市場份額競爭機制。”卓爾德(北京)環境研究與咨詢首席能源經濟師張樹偉對21世經濟報道分析,電網基礎設施相對于變動的需求,不可能充足到現在煤炭嚴重過剩的程度,關鍵在于如何解決稀缺條件下的最優資源配置問題。
作者:王爾德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