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漫漫“寒冬”,中國很多光伏企業經歷了一段“大浪淘沙”的時期,活下來的企業正在慢慢復蘇。
業內的共識是,降低光伏發電成本,不僅靠規模效應,根本動力還是科技創新。成立至今,天合光能光伏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已先后10次創造光伏電池轉換效率和組件輸出功率的世界紀錄,承擔2項國家973計劃、5項國家863計劃,其他各類科研項目40余項。
行業寒冬中,天合光能在生產經營上貌似同行企業一般“貓冬”,其實悄然完成了“瘦體強身”,產品質量、新品研發、品牌效應、科研實力都有顯著的提升。2013年下半年,中國光伏行業重回上升通道時,天合光能成為第一批扭虧為盈的少數幾家光伏企業之一,并顯示出強勁發展勢頭。2014年,公司以高達3.66吉瓦出貨量,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組件供應商,并連續推出了Smart智能組件、“雙玻”組件等高端產品。2015年,天合光能再次成為光伏行業推進1500伏耐高電壓光伏組件的引領者。在下游光伏發電領域,天合光能已成為一流的系統集成商,并扮演著智慧能源領域開拓者的角色。
到今年,天合光能光伏組件的價格已下降到每瓦約3.8元,光伏電站造價每瓦約9元,分別只相當于公司參與西藏“無電鄉通電工程”時的12.7%、18%,度電成本下降到0.8元至1.1元。在中國的西部,光伏電力已在工業、商業用電的用戶側成為平價電力。未來,光伏發電還將進一步降低,預計到2020年還將使成本下降約50%。
成本持續降低將迎來光伏“春天” 高紀凡透露,在天合光能十多年前參與西藏“無電鄉通電工程”時,光伏組件的價格每瓦超過30元,光伏電站的造價更是每瓦超過50元。這么貴的價格只能是在國家資助下才有極少部分中國人才用得起。然而,中國還有大量無電村莊和無電戶,主要分布在大電網難以延伸的邊遠地區。解決這部分無電人口的用電問題,分布式光伏發電具有天然的優勢,但必須大幅降低發電成本。
高紀凡意識到,在光伏這個行業,誰能做到低成本,誰就能讓太陽能造福人類,誰就具備了較強的競爭優勢。而當時他認為,降低光伏發成本的最大空間在光伏產品的生產制造,光伏企業必須向制造領域延伸、開拓,搶奪市場先機。
當前,除了成本問題,天合光能還在儲能、互聯網+等方面積極布局,最終使光伏電力早日成為普通老百姓“用得起、用著好”的清潔能源。“我們2025年的愿景是智慧太陽能領域領導者。”高紀凡表示。
錢晶認為,寒冬過后就是春天,現在就是光伏行業的“春天”。去年巴黎氣候大會,全世界近200個國家第一次達成共識:促減排。減排核心是減少燃煤,燃煤的70%到80%用于發電,找到另一種可替代能源就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而這個關鍵就是光伏,光伏為主流能源,燃氣發電為調峰能源的搭配將是人類的終極能源。“所以,光伏的春天正悄悄開始”。
作者:王存福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