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種較為穩定、環保的新能源電力產業,太陽能光熱發電是許多國家重點支持和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但由于受制于電價政策不清晰等因素,國內太陽能熱發電市場還處于起步階段。
示范項目及電價政策出臺在即 不過,在國家相關政策一一出臺、各類光伏示范項目陸續啟動的情況下,光熱發電的春天即將到來。根據《太陽能利用十三五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到2020年底,要實現太陽能熱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000萬千瓦,太陽能熱利用集熱面積保有量達到8億平方米的目標。重點在青海、甘肅、內蒙古等西部太陽能資源條件好,未利用土地資源和水資源相對豐富的地區,積極推進一批太陽能熱電站示范項目,打造若干個百萬千瓦級的太陽能熱發電示范基地。而國家能源局發展規劃司副司長何勇健在日前舉行的2016年經濟形勢與電力發展分析預測會上透露,“十三五”規劃的光熱發電裝機目標是1500萬千瓦,在電力裝機中占比0.8%。
去年9月,國家能源局下發《關于組織太陽能熱發電示范項目建設的通知》,首批示范項目申報共一百多家,總規模約10GW。“大家都在很積極地申報,華能集團報了兩個項目分別在內蒙古和青海,裝機規模至少在50兆瓦。”劉明義透露道。
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副院長易躍春介紹說,考慮目前光熱產業成熟度有待進一步提高,國家能源局對單個項目規模等進行了合理的安排,最終梳理出將近100萬千瓦左右的項目作為初步示范項目。至此,太陽能熱發電首批示范電站項目進入最終決策階段。而在3月21日舉行的第九屆亞洲太陽能論壇上,國家能源局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透露,該名單近期有望正式公布。
除了名單,業內更為關心的是示范項目電價的范圍和出臺的大致時間。易躍春表示,光熱產業初期風險較大,成本相對較高,同時可再生能源發展較快、補貼需求缺口比較大,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能源局會結合以前試驗項目以及本次申報實際情況來制定上網電價。為推進太陽能熱發電產業的發展,國家將會研究更多有利于這個行業發展的政策和措施,促進光熱規模化、商業化發展。
據了解,從本次申報范圍來看,大部分處于1.1元到1.3元/kWh之間,相對比較集中的在1.2元/kWh左右。“光熱發電產業需要政策支持,如果度電成本按1元計算,電價補貼在1.2元/度比較合理。”劉明義表示。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時璟麗表示,如果按照1000萬千瓦,電量按照300億千瓦時計算,2020年光熱當前補貼需求在200億元以上。
作者:王璐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