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火電機組利用小時數不斷下降,另一邊是消納問題羈絆著新能源的發展,阻礙了我國能源結構持續優化的步伐。
可行的路徑 “作為‘三北’地區主力電源的火電,通過靈活性改造提升電力系統調節能力,是目前最直接有效的措施之一。”電規總院院長謝秋野認為,“運用提升火電靈活性技術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納能力,應該加強統籌、綜合施策。一方面,我國具備提升火電靈活性的基礎條件,但缺乏實際改造和運行經驗,丹麥、德國等成功經驗可以借鑒;另一方面,火電靈活性調峰等成本迫切需要出臺相關政策予以疏導。”目前,我國火電仍實行標桿電價上 網體制。根據中央近期陸續出臺的相關政策,將逐步放開競爭性環節價格,加快構建有效競爭的市場結構和市場體系,形成由市場決定能源價格的機制。
開展提升靈活性改造,有利于火電更好地適應未來的形勢,更好地具備參與競爭性電力市場的基本條件。
實際上,火電靈活性調峰激勵和補償在我國東北已有先行實踐。交流會上,東北能源監管局張程處長以《火電靈活激勵機制在東北電力調峰市場的應用》的專題演講,介紹了東北電力調峰市場的背景、核心規則及市場運行效果:在價格形成機制上,根據火電機組調峰深度的不同,創造性引入“階梯式”浮動報價及分攤機制,火電企業可在不同檔內自由報價,依照報價由低到高依次調用,最終按照各檔實際出清價格進行結算;加大調峰補償力度,按照“多減多得、少減多攤”的原則,進一步提高了獎罰力度,以更高的補償價格激勵火電企業增加調峰深度;擴大了參與范圍,針對東北風電、核電快速發展的實際,新辦法改變了只在火電機組內部進行補償和分攤的模式,將風電、核電作為重要市場主體納入調峰機制,實現風火、核火之間的互補互濟。 提升火電靈活性包括提升運行靈活性和提升燃料靈活性。提升運行靈活性是指提高煤電機組的調峰幅度、爬坡能力以及啟停速度。而提升燃料靈活性是指利用已有的煤電設備,摻燒或者混燒秸稈、木屑等生物質,實現生物質燃料的清潔利用,減少大氣污染。為解決我國目前比例下的風電消納問題,提高煤電機組的調峰幅度一定時期內將是提升火電靈活性的階段重點工作。
在火電靈活性提升實施方面,電規總院規劃研究部副主任韓小琪在主題演講中表示,從設施能力改善的物理層面、市場化建設的市場層面以及調度運行調整的運行層面三個方面著手,發揮火電的靈活性調節潛力。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北電力大學校長劉吉臻在演講中也明確提出建議,“60~100萬千瓦級超超臨界機組作為承擔基荷運行,30~60萬千瓦機組可實施彈性運行,30萬千瓦及以下機組循環啟停,逐步將國家對新能源電力的補貼轉變為對調峰電源的補貼。”韓水表示,“十三五”期間,火電靈活性改造作為調節能力建設重要的能源技術創新之一,將通過示范試點建設和后續推廣等工作,發揮重要作用。
作者:宋旸 趙欣欣 來源:中國電力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