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解決棄光棄風難題,文件首次公布風電和光伏最低保障利用小時數,必須達到保障小時要求才能新建風電、光伏項目
風光消納掣肘
國家發改委及能源局的上述新文件,就是為了解決棄光棄風更加嚴重的這一問題而來。
今年5月25日~26日,國家能源局西北能源監管局相關領導帶隊前往榆林,開展了新能源并網運行情況調研。其間發現,當地并網的小火電裝機為523萬千瓦,而國網陜西公司榆林地區接入的新能源裝機預計年底可達453萬千瓦,地電榆林電網接入的新能源裝機在年底可達153萬千瓦,然而榆林地區的電力最大負荷只有600萬千瓦,因此當地的棄光棄風現象可能會加劇。
新能源裝機規模快速增長,電網建設滯后、用電負荷大幅下降等都使新能源的消納空間受限,榆林電網的主網架薄弱,并網小火電容量大,電網調峰能力有限等是當地存在的主要問題。調研后有關領導也提出,電網企業盡最大能力做好新能源全額保障性收購工作,新能源企業要適應棄風棄光的新常態,而有關各方也要加快推進榆林小火電關停力度,挖掘電網調峰能力,提高電網消納新能源水平。
事實上,風光裝機提升的同時,火電的新增裝機沒有停步,這也是影響整個新能源消納的掣肘之一。
陽光電源董事長曹仁賢曾告訴記者,如今,全社會每年的用電量在5.5萬億千瓦時左右,目前也沒有出現電荒等拉閘限電的情況。因而目前的15億千瓦總裝機已可滿足未來幾年的電力市場需要,甚至可能會過剩。
“十三五”期間每年還會新增1億多千瓦裝機發電,這部分新增裝機的發電該去向何方?遺憾的是,我國每年的新增裝機中火電仍然占比過高:2015年,新增火電裝機超過6000萬千瓦,而光伏、風電、水電各不到2000萬千瓦,預計“十三五”期間,火電還將至少增加2億千瓦裝機。
曹仁賢表示,節能減排目標和生態環境的壓力也需各方在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上繼續大幅提升,我國已向全世界承諾了具有挑戰性的減排目標,應加大可再生能源的投資開發力度,確保未來的新增裝機以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為主。
作者:王佑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