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東部地區光伏電站新增裝機快速增長的大背景下,將進一步削弱對外送電力的消納,可能會令西北省份的“棄光”現象更加嚴重
多重影響將逐步顯現 光伏電站這種投資區域重心的變化,其影響也將會逐步顯現。
資料顯示,在緩解西北省份的棄光限電中,電力外送是被寄予厚望的另一途徑。以甘肅為例,作為電力主要外送通道的酒泉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工程,已經正式開工,并有望于明年投運。
不過,隨著中東部本地新能源裝機規模的增加,可能會讓其充滿變數。
以華中電網為例,2015年1-11月,華中電網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0.9%,增速較去年同期下降1%。而另一方面,在電力需求降低的情況下,包括新能源在內的各類電源裝機卻在保持較快增長。
數據顯示,“十二五”期間,華中電網風電裝機容量年均增長80%,發電量年均增長79%,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年均增長267%,發電量年均增長240%。預計今后3年,新能源裝機年均增長達50%,仍將保持快速增長。
“一減一增”的背后,是發電機組的整體利用小時數下降。華中電網就表示,由于用電市場已無法支撐各類電源的快速增長,導致火電利用小時數逐年下降。1-11月,全網火電機組利用小時數僅3465小時,同比下降了389小時。
除了消納需求降低外,另外的問題則來自于調峰。
華中電網表示,由于華中電網水電比重大,豐枯季節性明顯,豐水期水電大發,發電占比超過60%,導致全網調峰能力僅能達到30%-35%,調峰能力不足。今后幾年,隨著新能源裝機比重的增大,電網調峰將更加困難。
有分析人士認為,在中東部地區光伏電站新增裝機快速增長的大背景下,將進一步削弱對外送電力的消納,可能會令西北省份的“棄光”現象更加嚴重。
而對于中東部地區而言,隨著裝機規模的增加,盡管消納問題可能會好于西北省份,但其首當其沖的會遇到土地瓶頸的制約。隨著市場競爭激烈,可能會直接反應到土地的成本上,并最終影響電站的整體收益。
梁志鵬就表示,對于中東部地區而言,其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土地的問題,其次是能否為光伏產業提供更有利的市場條件。
他表示,希望分布式光伏能夠直接與用戶進行交易。通過電力改革,在輸電價格方面給予分布式光伏有更優惠的條件,使得東部、中部地區分布式光伏獲得更大的發展。
作者:張廣明 來源:《太陽能發電》雜志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