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成立不到兩年的公司,計劃以千億資金為杠桿,打破國內光伏行業的格局,但仍躲不開現實之困。
作者:嚴凱
來源:《中國企業家》
原標題:光伏“搶食者”千億豪賭
自從加入中民新能投資有限公司(下稱“中民新能”)以來,韓慶浩一直很低調。兩年前,他從央企中廣核旗下子公司中廣核太陽能總經理的職位離開,走入了位于北京市西北四環外玉泉山腳下的辦公室。
這是一處幽靜的院落。高級客房、高檔餐廳、高爾夫球場等設施一應俱全。其中高級會所被中民投(中國民生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中民新能母公司)修飾一新,成為它向中國光伏領域發起進攻的橋頭堡。
攝影:鄧攀
過去一年多,源于這里的號令震動了整個行業。從成立的那一天起,它便以雄厚的資金實力扮演著行業“變局者”的角色。那些傳統的、專業的從業者很快發現,這家公司正以迅捷的速度搶奪它們的市場份額。
韓慶浩是這座橋頭堡的指揮官。他曾在中廣核工作了長達28年之久,轉戰中民新能后,韓慶浩對外依然低調和謹慎,他高舉高打的作戰風格,令對手措手不及。
但中民新能并非沒有弱點。和同行一樣,它也遭受路條、限電、補貼不及時的苦楚。對韓慶浩來說,他依然要去完成未來五年將投資1000億元,爭取在“十三五”期間實現光伏裝機容量12GW的目標。
這不是一個容易完成的任務。
5月17日,韓慶浩接受了記者的獨家專訪,從央企老兵到民企新兵,韓慶浩面臨的是另一套游戲規則。
出走體制 一個頗具意味的現象是,近幾年來,央企陣營中的一批高管先后選擇離職,告別曾經熟悉的體制框架。
但對于從中廣核跳到中民新能,韓慶浩并不太愿意過多談及。他給了一個十分官方的答復:“沖著董老板(董文標)的個人感召而來”。但在2014年6月份之前,他從沒想過自己有一天會離開中廣核。
韓慶浩出生于江西省九江市,1986年畢業于重慶大學熱能動力專業。大學畢業后進入中廣核工作。按照他自己的說法,28年來,他在中廣核的大部分部門都待過,從核電部門到工程、生產、研發等。
與太陽能光伏行業結緣是在2009年。當年全國第一個光伏特許權招標示范項目——敦煌光伏電站項目招標,中廣核亦參與其中。
“中廣核在新能源領域的布局一直是走專業化的道路,之前有了風電公司,現在想做光伏,于是便要成立一個專業化的平臺。”韓慶浩說。
敦煌光伏項目在中國的光伏行業里具有標桿意義,中國大型地面光伏電站從它開始進入爆發式發展階段。針對該項目本身的爭奪也十分激烈,國內主要的光伏民企和多家國有電力公司均參與其中。
最終,由江蘇百世德太陽能科技公司、中廣核能源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和比利時Enfinity公司三家組成的聯合體以1.09元/千瓦時的價格競標成功。
2010年8月底,該項目全部建完,歷時一年。在敦煌項目后,中廣核太陽能在大型地面電站領域內披荊斬棘,屢有斬獲。截至2015年底,該公司累計在運裝機容量達127萬千瓦。其中,2015年新增裝機容量70萬千瓦,超過前5年裝機容量的總和。
作為中廣核太陽能的總經理,韓慶浩開始吸引越來越多人的關注,這其中便包括中民投董事長董文標。這位資本界的大鱷曾任中國民生銀行董事長,他在2014年8月份聯合史玉柱、盧志強、孫蔭環等民企大腕成立中民投,意欲將其打造成“金融+產業”的整合平臺。
在董文標的規劃里,“產業”端包括了鋼鐵、光伏、船舶三個行業。在對這三個行業進行了深入分析之后,中民投決定將整合的第一槍打向光伏,向光伏產業的下游地面電站開槍。
中民投的理由是,相對于鋼鐵、船舶行業,光伏行業更加市場化,國有資本參與的更少。而其計劃率先涉足的地面電站業務屬于資金密集型產業,且規模越大越能體現規模效益,這與中民投雄厚的資本金優勢相契合。
中國光伏行業持續的增長也是吸引中民新能進入的原因。
事實上,在中民投正式揭牌之前,韓慶浩就曾與董文標在北京友誼賓館有過第一次深談。但對于那次談話,韓慶浩不愿透露更多詳細信息,他輕描淡寫地說,這一次談話讓他做出了離開中廣核的決定。
一個月后的8月28日,也就是中民投掛牌7天后,在寧夏政府與中民投戰略合作協議簽署儀式上,韓慶浩首次出現在中民投的高管團隊中。坊間一度沸沸揚揚的傳言最終一錘定音,他在現場依舊是一副寡言少語的模樣。而在不少熟悉他的人眼里,離開中廣核加入一家剛成立的民營公司無疑是一次冒險。
韓慶浩沒有過多的解釋。2014年10月29日,中民新能正式成立,他成為了這家光伏“新貴”的總裁。
作者:嚴凱 來源:《中國企業家》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