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世一年之后,伴隨母公司的連年虧損,屢陷自保自融爭議的綠能寶再次遭到外界質疑。
作者:吳可仲
來源:中國經營網
原標題:綠能寶頻遭質疑:實物融資租賃還是變相自融?
面世一年之后,伴隨母公司的連年虧損,屢陷自保自融爭議的綠能寶再次遭到外界質疑。
根據綠能寶母公司——陽光動力能源互聯網股份公司(Solar Power Efficiency Internet,下稱“SPI”)公布的2015年度財報,2015年SPI實現營收1.9億美元,創下最近五年新高。與此同時,其凈利潤虧損也由2014年的519.6萬美元擴大至1.85 億美元,同樣創下其上市后的虧損新紀錄。
作為SPI斥資5億美元打造的一款理財產品,綠能寶在業內首創“互聯網+光伏產業+融資租賃”模式,但因其部分產品的承租人與綠能寶本身存在關聯性,外界關于綠能寶涉嫌自融的質疑聲音一直此起彼伏。如今,母公司的連年虧損,加之融資租賃方面法律的缺失,對綠能寶的質疑聲音又開始不斷出現。
“合規經營是我們平臺運營的底線”,面對諸多質疑,綠能寶方面向記者回應稱,綠能寶隸屬于商務部監管,在相關條款中允許關聯交易。綠能寶解釋稱,其融資租賃邏輯是基于實物的委托融資租賃,有別于傳統的P2P模式。
連虧三年 根據本報此前的報道,SPI原本是美國的一家光伏產業鏈下游企業,主要從事電站運營和EPC業務。2011年,江西賽維LDK太陽能高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江西賽維”)發布公告稱,以約33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SPI公司70%股份。彼時,曾貴為中國新能源首富的彭小峰還是江西賽維的掌舵者。
2013年6月,江西賽維負債逾200億元,嚴重資不抵債。次年,中銀國際海外投資機構Apollo Investment Asia Limited向法院提請彭小峰個人破產。
敗走江西賽維后,彭小峰以SPI作為主要平臺進行光伏二次創業。今年1月19日,SPI成功通過美國場外柜臺交易系統(OTCBB)以初始價格每股18.90美元轉板登陸納斯達克股票市場。
不過,盡管成功轉板納斯達克,SPI依然難以扭虧。記者梳理其近年財報發現,2013~2015年,SPI年度凈利潤虧損分別為3224.4萬美元、519.6萬美元和1.85億美元。這意味著SPI三年已經累計虧損約2.2億美元。財報顯示,截至2015年年底,SPI營運資本缺口為8000萬美元。此外,2016年SPI將有大量債務到期。
綠能寶方面向記者回應稱,SPI虧損主要是公司今年年初上市,包括大量員工期權激勵、上市費用和項目撥備等,按照美國會計準則一次性非現金運營成本的會計處理。綠能寶一名內部人士表示:“彭小峰董事長接手SPI不足兩年,而SPI之前的運營已有十多年,之前的歷史包袱與現在并無關系。”
作者:吳可仲 來源:中國經營網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