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債券將成為債券市場未來發展的新藍海。花旗銀行日前發布報告稱,未來10年,全球綠色債券規模有望突破1萬億美元。
作者:李光磊
來源:金融時報
原標題:如何讓綠色債券供需雙方愉快地“玩耍”?
綠色債券將成為債券市場未來發展的新藍海。花旗銀行日前發布報告稱,未來10年,全球綠色債券規模有望突破1萬億美元。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此前表示,2016年綠色債券發行規模有望實現3000億元,將成為世界最大的綠色債券市場。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6月底,2016年國內綠色債券累計發行已經突破500億元。盡管從絕對值上看總量并不大,但由于其“綠色”屬性,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
上周五,由中央結算公司主辦的“金融街十號論壇”上,來自行業自律組織、銀行以及券商多位專業人士認為,綠色債券市場空間巨大,但目前來看,發行企業主要集中在金融機構,非金融企業發行主體并不特別積極,投資者的積極性也有待提高,如何讓綠色債券供需雙方愉快“玩耍”呢?業內人士在論壇上提出了很有操作性的建議。
從發行規模來看,以銀行為發行主體的綠色金融債券從融資規模和利率水平較之非金融債券都略勝一籌。對于此現象,業內人士表示主要是由于綠色金融債普遍發行規模較大,能夠實際起到降低融資成本的作用。而較之于綠色金融債發行的積極性,非金融綠色債券發行的積極性似乎不如預期。
國開行資金局債券承銷二處處長吳之雄表示,包含兩個原因。一是相較于綠色債券,綠色貸款具有融資期限和利率的雙重優勢。以民企協合風電光伏發電項目為例,貸款期限都在8年以上,部分可達10年以上,而3億元、3年債券銷售都比較困難。此外,同樣的項目,銀行貸款利率往往基準最多上浮10%;而這個企業發行3年期綠色債券利率都超過6%,要是發10年的,即使是項目收益債,估計至少8%以上,而且賣不出去可能性極大。二是綠色債券由于其特殊性,額外增加了企業融資成本和時間成本。企業綠色債券僅在理念設計和資金使用要求上有別于普通債券,但在評估認證、材料審核和信息披露等方面遠高于債券,特別是評估認證需企業自行付費完成,額外增加了企業融資成本和時間成本。
從投資者來看,會否因為債券綠色特性而格外青睞之呢?“從我參與的三只債券的詢價過程看,答案是否定的。即使在目前國內資本過剩、資產荒的背景下,資金難尋去處,低層級融資平臺債券都搶的一塌糊涂;同時很多金融機構都在不同場合表達了自己的綠色 情懷和支持綠色發展的堅決態度,但這并不代表這些機構會因此加大綠色債券投資力度,更不表明他們會因此降低投標利率。”吳之雄表示。
究其原因,吳之雄認為,主要有三個方面因素。首先,資本天性是逐利的,一個現金流良好的普通項目,哪怕略有環保瑕疵,和一個現金流一般的綠色項目,大部分機構可能會選擇前者。其次,國內機構綠色意識總體上還是不足。第三,對具體負責投資的交易員而言,風險收益匹配才是王道,情懷還是換成BP比較好。
作者:李光磊 來源:金融時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