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綠色低碳、環境友好,是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的重要內容,代表能源未來發展方向。“十三五”時期是北京市深入落實......
第八章 合力保障規劃實施
增強政府的統籌調控能力,鼓勵全社會參與監督,創新規劃實施機制,推動規劃各項任務順利實施,有效發揮規劃對優化公共資源配置和引導社會預期的作用。
一、優化協調管理機制
加強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重大事項協調管理,建立責任明確、協調有力、管理規范、運轉高效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行業管理體系。整合部門、地區、企業資源,加強信息共享和部門協調聯動,加強政府與企業之間的協調溝通,形成政府引導、市場調節、企業參與的高效聯動機制。
二、推進重點項目實施
發揮好重點項目對規劃實施的支撐作用,分期分批實施好重點項目,加強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規劃與電網等相關規劃的銜接工作,結合全市能源發展重點工作,加強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項目儲備,建立規劃一批、儲備一批、實施一批的項目儲備推進機制。強化項目實施管理,健全政府投資項目后評價制度。
三、健全規劃實施評估體系
結合能源年度工作要點,制定年度工作計劃,報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指標的完成情況。發揮社會專業機構作用,加強規劃實施第三方評估。在規劃實施中期階段,由本市新能源主管部門組織規劃的全面評估,針對規劃實施過程中出現的重大問題,及時提出調整建議。
四、調動社會廣泛參與
充分利用電視、廣播、網絡、報刊、新媒體等多種方式,加強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術及相關知識的宣傳普及,讓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走進企業、走進校園、走進社區、走進百姓家庭,培養提升全社會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意識,大力倡導綠色低碳理念,營造重視新能源、利用新能源的良好氛圍。
第九章 環境影響評價
“十二五”以來,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總量持續增長,對減少溫室氣體和污染物排放的貢獻顯著增強。綜合測算,2015年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總量折合450萬噸標準煤,相比2010年減排量增長了約一倍,環境效益顯著。
“十三五”時期,本市將通過充分利用本地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跨區域調入綠色電力、打造集中應用示范區等措施,提升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進一步降低能源領域污染物排放。初步測算,到2020年,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消費總量折合620萬噸標準煤,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達到8.0%,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約9萬噸、氮氧化物排放量3萬噸、煙塵排放量5萬噸,相對于2015年減排量提升約38%。
表4 2020年各行業主要大氣污染物減排量
作者: 來源:北京市發改委
責任編輯: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