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中海陽能源集團玉門東鎮光熱發電項目正式動工,成為我國首批20個光熱發電示范項目中又一個正式啟動的項目。此前最早建設的同類項目是2014年7月,中廣核太陽能德令哈導熱油槽式50MW光熱發電項目。
技術差距待彌補
太陽能光熱發電(Concentrating Solar Power),是指利用大規模陣列拋物或碟形鏡面收集太陽熱能,通過換熱裝置提供蒸汽,結合傳統汽輪發電機的工藝,從而達到發電的目的。
在今年9月30日公布的20個首批示范項目中,玉門總共有4個項目入選,是入選數目最多的縣市,中海陽玉門槽式光熱電站是這4個項目中最早動工的項目。據中海陽執行總裁趙鶴翔介紹,此次開工的項目建設裝機容量50兆瓦,占地面積290萬平方米,槽式太陽能集熱回路192個,熔融鹽儲熱9小時,電站設計壽命25年。
事實上,光熱發電在全球暫時尚未取得大規模的商業化運用。薛黎明坦承,目前項目主要的困難存在于技術設備上。在光熱發電主設備的太陽能導方面,中海陽已經建成亞洲唯一一條柔性太陽能聚光反射鏡生產線,其技術指標已達國際先進水平。但在常規導的汽輪發電機組和熔鹽導的熔鹽泵和熔鹽儲熱設備上,還存在與國外較大的技術差距。
與此同時,薛黎明認為,光熱發電可能在5年以后出現新的技術路線,它最終將是對目前幾種技術路線優勢的集合,而這種新的更優的技術路線,還有待在未來的實踐中去摸索。但是,設備與技術上的差距,也為光熱發電帶來未來成本降低的較大潛力。
徐二樹表示,由于我國光熱發電還處于示范發展階段,而光熱發電包含一系列很復雜的技術,例如EPC集成等,涉及的方面也比較多,所以示范項目在2018年并網發電后的運行效果至關重要。
在項目未來的盈利方面,薛黎明認為,光熱發電1.15元/千瓦時的標桿電價制訂較為客觀,而在2018年項目并網發電后,中海陽希望能夠達到20%-30%的收益率,中海陽將從項目的設計、設備采購、EPC總包集成、投資成本規劃等方面來努力達成這一指標。同時,相較于光伏項目7-8年的投資回收期,中海陽認為光熱項目的投資回收期將更短。
薛黎明向記者透露,未來中海陽還將在青海或者新疆進行一些光熱發電項目的投資。而隨著項目的開工,以及新項目的規劃,“中海陽正進行一些股權、產業基金和債券的融資計劃,計劃方案或將在未來2-3個月內公布。”薛黎明表示。
作者:綦宇 王琳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