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中國光伏產品連續遭遇美國、歐盟、加拿大、印度等主要出口市場的“雙反”調查(指對來自某一個或幾個國家或地區的同一種產品,同時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
思路二:積極開拓新興國際市場
“盡管以歐美為首的一些國家啟動對華光伏實施‘雙反’,造成光伏廠商之間的低價競爭,對國內整個光伏行業產生了消極影響,但這些不利環境也在客觀上倒逼中國光伏產業加快轉型升級步伐。目前我國光伏企業的全球布局正在多元化,現已從傳統的歐美市場逐步轉向新興國家市場。”中盛能源CEO佘海峰告訴記者。
記者了解到,在“一帶一路”戰略引領下,目前國內光伏企業正在加快“走出去”步伐,紛紛在第三國建生產線或在出口國本土辦廠。如中興能源正在巴基斯坦等國建設百萬千瓦級光伏發電項目;天合光能已確定在印度安特拉邦投資2億美元,建設1.4吉瓦電池片和1吉瓦組件工廠;保利協鑫在泰國投資光伏項目;晶澳在馬來西亞檳城建成一家40萬千瓦太陽能電池廠。
趙玉文表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光伏產業處于起步階段,市場需求量在快速增長,這也給中國光伏企業去產能帶來機會。同時,“一帶一路”戰略也促進了中國光伏企業海外布局的步伐,對規避歐美光伏“雙反”有一定效果。
其實,自從我國光伏行業不斷遭遇歐美市場的“雙反”調查之后,國內光伏企業就已經開始開拓新興發展中國家市場了。
早在2013年,亞洲就已取代歐洲成為中國光伏產品的主要出口市場。數據顯示,其中2014年出口亞洲的交易額達78.54億美元,同比增長42.73%。2015年,中國對美國出口的光伏電池僅占整個出口量的7.2%,同比減少47.5%。
據了解,現在我國光伏產品的產能有一半用于出口,其中,13%~14%銷售至歐盟,18%~19%銷售到北美,其他近60%都集中在亞洲等發展中國家銷售。
思路三:深入挖掘國內市場
“在開拓新興國家市場的同時,還應該進一步擴大光伏產品在國內市場的應用。”上述業內人士還對記者說,目前,由于光伏組件和系統成本急劇下降,0.8元/千瓦時的光伏上網電價在我國西北已經完全可以做到“有利可圖”。此外,除了在西部地區建設地面電站外,我國還應在中東部地區大力推廣屋頂光伏、漁光互補、農光互補、林光互補等發電應用。
據了解,雖然從2014年開始,光伏電池組件內銷的比例有較大上升,但國內市場的潛力還有很大一塊沒有得到釋放。例如,國家明確要求大力發展分布式光伏發電,但2015年國內分布式光伏發電建設預期目標完成的情況并不理想。“十三五”期間,在補貼逐步下調的情況下,分布式光伏勢必將迎來快速發展,但該項發電所需的核心部件,比如微型逆變器等,在國內市場還屬于空白,幾乎沒有廠商能生產。針對市場呈現的這一狀況,國內光伏企業完全可以大力推進產品結構升級,變“以廉取勝”為“以質取勝”,通過差異化的產品結構,鞏固自己的市場地位。
記者通過對南通一家光伏企業進行調查了解到,該企業從2011年歐美“雙反”之初,就把產業鏈從利潤率較低的電池、組件生產延伸到了利潤率較高的電站開發,把企業發展戰略定位于最優化光伏發電解決方案提供商,通過一系列光伏建筑一體化項目、屋頂光伏電站項目等,全力占領終端市場。高附加值的產品、富有特色的經營戰略,使該企業在國內的銷售份額穩步提升,有效彌補了因“雙反”導致的國外市場需求下滑的不利影響。
總而言之,只要國內企業繼續提高光伏產業各個環節的工藝技術水平和裝備制造水平,不斷降低光伏組件產品的生產成本,使得中國光伏產業在全產業鏈各環節的成本和技術上均具有顯著的競爭優勢,并能長期保持下去,同時還能讓光伏能夠更好地為經濟生產和人民生活服務,那么,無論歐美怎么“雙反”,都無法傷害到中國光伏產業的筋骨。而且他們會發現,最終他們自己的市場也受到了傷害。
作者:楊鯤鵬 來源:中電新聞網
責任編輯: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