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風電、光伏、核電再到電動汽車,近幾年來中國新能源行業風起云涌、呼嘯而來。國家及地方政府也出臺了多項政策支持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并努力在推動能源的巨變。不久后的未來,我們開著電動汽車,使用風光電力則像一日三餐般習以為常。
原標題:能源革命進行時:風電光伏發電不穩定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作者:王佑 鐘瑞芳
從風電、光伏、核電再到電動汽車,近幾年來中國新能源行業風起云涌、呼嘯而來。國家及地方政府也出臺了多項政策支持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并努力在推動能源的巨變。不久后的未來,我們開著電動汽車,使用風光電力則像一日三餐般習以為常。
2020年,國內全社會的用電量將達到6.8萬億千瓦時~7.2萬億千瓦時,非化石能源消費的比重預計為15%左右。在過渡到新能源為主的社會生活、日常作息之前,行業還會經歷哪些變化?在12月2日舉行的第一財經年度峰會上,多位能源業界、學界人士也對此展開了一番深入的探討。
傳統能源仍有機會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表示,中國能源消費是高度集中的。中國的重工業消耗了62.8%的能源,但只貢獻了25.5%的GDP。而重工業對經濟發展較敏感,經濟不好就少生產、去庫存,這時對能源的打擊就很大。“企業賣庫存,同樣可以支持經濟的增長,但能源的下行壓力非常大,中國能源會大起大落,這是一個規律,而且跟GDP的走勢可能會大幅背離。”林伯強說道。
我國的風電、光伏會有很大的發展,但我國眾多的火電廠會因此而很快停產,相關從業人員的工作量是否也將被大幅削減?并非如此。
據中電聯數據,我國火電的發電量在過去5年內,確實占比有所下降,但幅度為7.7%。截至去年年底,火電發電的占比為73.1%。此外,2020年,我國的煤電裝機力爭控制在11億千瓦以內,占比降至約55%。從這些數據上可以發現,雖然火電發電的占比在快速減少,但短期內仍將是最重要的發電方式。
林伯強稱:“現在這個階段,我倒是覺得,傳統能源怎么轉型更為重要,畢竟現在還是需要傳統能源來發展,從而支持新興的能源。比如我們對太陽能的不少鼓勵政策,都是將傳統能源所付的電價中抽取一部分,傳統能源仍是我們的用電核心。所謂的能源革命,很大程度上也從化石能源上找出更多的發展空間。”
新能源要降低成本、提高技術,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也是傳統火電廠的一個機會。化石能源相對于風電、光伏這些新能源,無疑是更為穩定的資源,現有的火電廠也可通過脫硫等技術進行改進,降低對環境的影響。
另外,由于能源需求的波動性很大,當能源需求反彈時,煤炭等化石能源的需求也會反彈,這也是傳統火電的另一大發展契機。林伯強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煤炭需求經歷過兩次大反彈時期。今后能源發展方向肯定是天然氣、核電、風電、太陽能。當經濟恢復,重工業開始補充庫存、能源需求大增時,煤炭還會經歷一次反彈。目前我們對煤炭的判斷是,2023年可能是個需求峰值。”
作者:王佑 鐘瑞芳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責任編輯: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