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6日,由國務院國資委組織的“國企改革新動能”媒體采訪團一行共20余人走進南方電網公司,通過現場參觀、實地走訪、深入座談等方式,全面了解南方電網扎實開展輸配電價改革試點、區域及省級電力交易中心組建運作、增量配售電改革以及為當好電力體制改革“試驗田”所做出的有益探索與積極實踐。
輸配電價改革
探索建立 “準許成本+合理收益”電價機制
作為電力體制改革的重要一環,輸配電價改革將改變電網公司的盈利模式,由“購售價差”模式轉變為“準許成本加合理收益”模式,對電網企業實行輸配電收入、成本和價格全方位直接監管。
2014年,全國輸配電價改革在深圳破冰,首次厘清了輸配電資產的邊界和規模,核定了輸配電價,為國家層面單獨核定輸配電價、全面推進電力體制改革積累了重要實踐經驗。
2015年,云南、貴州先后成為輸配電價改革試點。
2016年,輸配電價改革試點再次擴容,廣東、廣西被列入其中。
在此期間,南方電網公司積極配合政府部門,并結合南方區域內水電比重大的特點,將低價電源保留用于居民、農業等政策性低價用戶,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電價交叉補貼問題。在云南和廣西試點實施發電企業接入系統工程價格,完善電價體系和結構。
目前,深圳輸配電價改革后的首個監管周期總體平穩;云南、貴州2016~2018年輸配電價于今年3月份獲得批復正式實施;廣東、廣西已完成輸配電價成本監審,正進行電價水平測算;海南正配合政府部門做好輸配電價成本監審工作。
輸配電價改革的核心是建立基于輸配電有效資產的 “準許成本+合理收益”電價機制。截至目前,在深圳這個全國首個輸配電價改革試點,新機制運行總體情況良好,對深圳供電局生產經營管理活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從外部看,輸配電價新機制的良好運作,為電價合理傳導搭建了橋梁,為電力市場化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改革紅利也實實在在惠及了廣大用戶。從內部看,改革倒逼企業規范成本、改進管理,為全國擴大改革試點范圍提供了范本。
據了解,輸配電價改革后,廣東省、深圳市發展改革委利用深圳市輸配電價改革的降價空間,加上國家煤電價聯動形成的深圳市購電成本下降空間,在工業電價不調升的情況下,降低深圳市各類商業用戶電價至工業電價水平,平均每千瓦時降低8.43分。改革的成果惠及了廣大電力用戶,減輕了深圳市商業、服務業等企業的電費 負擔,既體現了公平負擔原則,又體現了對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企業的鼓勵和支持,切實支撐了實體經濟。
此外,在增量配網環節,南方電網公司積極探索社會資本進入新增配售電領域的有效途徑,組建了深圳前海蛇口自貿區供電有限公司。該公司于2015年11月30日正式成立,打造了全國首個混合所有制供電企業,實現了增量配售電改革零的突破。
作為供電領域的首個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前海供電公司成立一年多來,通過混合所有制方式探索社會資本投資增量配電業務的有效途徑,推動增量配電網的投資建設。同時,作為擁有增量配電網運營權的售電公司,已列入廣東省售電公司目錄,參與完全市場化競爭,并于8月16日通過參加廣東電力交易中心集中競價,取得電量480萬千瓦時,順利實現第一筆售電業務,為推進售電側改革積累經驗。今年10月31日,該公司順利接手前海桂灣、前灣片區供電營業業務,正式成為供電主體。
作者:陳細英 來源:中國電力報
責任編輯: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