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需求預測水平是“十三五”電力發展規劃的重要基礎。為更好地支撐“十三五”電力規劃的編制,我中心與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合作,結合“十三五”新常態下經濟轉型發展、用電增長驅動力轉換、相關國家及地區相似發展階段的歷史用電特征分析,對電力需求發展水平進行了深入預測研究。
我國“十三五”電力需求水平預測
(一)數量經濟模型預測
經濟發展是用電需求增長的內在驅動因素,通過對經濟和用電發展歷史數據進行數理統計分析,應用數量經濟學原理可以構建得到全國各省(區、市)數量經濟用電預測模型。
我國地域遼闊,東中西部各省(區、市)經濟發展階段、經濟總量、經濟結構等均差異巨大。模型研究充分考慮了新常態下各省(區、市)經濟轉型的特點,重點梳理了影響各省份用電的主要經濟要素,主要包括投資總額、投資結構、產業結構、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鎮化率、經濟開放度、人口等7個方面近20個經濟因素。
基于上述理念,應用數量經濟學原理構建各省(區、市)用電預測模型,并以新常態下各省經濟順利轉型且進展較快的情景對各省預測模型參數進行擬合,對全國及各省(區、市)“十三五”電力需求水平進行預測,同時研究各省(區、市)用電增長的主要驅動力。結果表明:以現代服務業為代表的第三產業用電將是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蘇等東部省份未來用電增長的主要驅動力;新型城鎮化驅動下的居民生活用電將是陜西、寧夏、青海等大部分西部省份未來用電增長的主要驅動力;而以高端制造業為代表的第二產業用電將普遍驅動全國大部分省份的用電增長。在新動能的驅動下,全國及各省(區、市)用電結構在“十三五”期間將發生顯著變化。
采用構建的預測模型對各省(區、市)電力需求進行預測,2020年全國需電量為7.2萬-7.4萬億千瓦時,“十三五”年均增速4.8%-5.4%。
(二)電力彈性系數法預測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十三五”期間經濟年均增長在6.5%以上。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三五”規劃綱要建議稿的說明中指出,綜合國內外主要研究機構預測,“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保持7%左右的增長速度是可能的。因此,“十三五”國民經濟增速可按6.5%-7.0%考慮。
“十三五”期間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隨著拉動電力需求增長新舊動能的轉換,預計我國電力彈性系數將小于1。相關發達國家在與我國“十三五”相似發展階段普遍伴隨著較快的用電增長,在實現人均GDP從8000美元到10000美元的過程中,年均用電增速在5.3%-13.9%之間,電力彈性系數過低不符合上述國際經驗。
隨著產業升級不斷推進,我國第二產業產值單耗總體將呈下降趨勢,預測“十三五”期間我國第二產業電力彈性系數在0.5-0.55之間;考慮到信息產業等耗電第三行業的比重不斷提高,第三產業產值單耗也將有所上升,相應地第三產業電力彈性系數在1.05~1.15之間;隨著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推進,農村用電條件逐步改善,預計居民生活電力彈性系數在1.1-1.2之間。
綜合上述分析,預計“十三五”期間全社會電力彈性系數在0.65-0.71之間,2020年全社會需電量預測為7.0萬-7.3萬億千瓦時,“十三五”年均增速4.2%-5.0%。
作者:謝秋野 杜忠明 王雪松 來源:中國電力報
責任編輯: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