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來的2-3年內,光伏發電成本即將逼近煤電。同時,以特斯拉為首的企業,開始更高姿態深度整合清潔能源資產。 蹊蹺的是,全市場的清潔能源資產,股價都還在經歷50-90% 的深度腰斬,不比911之后的科網股日子更好,資產價格還處于沉睡階段。 小編認為,行業的轉機在可見的2-3年內,我們將提前重點追蹤『清潔能
Q:賣給誰怎么賣,是掙里面的價差嗎?
A:市場化肯定存在價差。比如說現在分布式光伏發電,是最好市場化的東西,現在只有兩種可能,就是賣電的渠道,一個叫自發自用余電上網,就是說它只能賣給屋頂。你建到人家屋頂上,那個屋頂業主他用電,直接自己就用了,實在用不掉的賣給電網,但是也是在那個區域內消納使用;還有一種我們叫全額上網。就是補貼不按度電給你補了,直接給你一個上網電價,你把電賣給我國網,我國網給你結賬,按多少錢一度,這兩種計價方式都存在局限性,就是反正你都是跟國網打交道,所以其實你的買家,要不是國網,要不是屋頂自己,局限性太大了。電改市場打開以后,如果在配網區域內自由買賣的話,你的用戶可以是區域內這么多企業。比如今天咱們在的地方,有用戶用不了那么多電,你覺得賣給它有點虧,這時旁邊正好有一個人急需用電,他花兩塊錢買你的電。這時候肯定要有一個快速響應的機制,當然這需要整個的市場機制政策、電網很多的硬件軟件上的配合交易機制,但是如果能夠達到這個前提的話,那我每天其實相當于股票的量化投資,有一套響應機制策略,然后我覺得怎么賣更合適我自己制定,反正我這個電的成本不會變,這樣的話可能利潤就非常高了。
Q:港股有什么好的標的物嗎?
A:其實我自己也買了一些港股,真的是跌成翔。一個是當時大家講的所謂的資本故事,被一些當時沒想到的問題打敗了。
Q:我有個問題要質疑你一下,你說海外給我們的估值很低,問題是你到了港股估值也很低。
A:港股當年估值還不錯。
Q:問題是現在滬深港三地已經完全打通了,打通了之后,估值水位會拉平,那我美國市場資產回來,豈不是又是找坑?
A:主要還是整個資本市場對于光伏這個東西的認知還停留在很多年前,因為我也聊過很多的買方朋友,大家問的問題都很基礎,比如剛才說的問題:你們并網難不難?是不是高污染高耗能?大家還停留在這個階段。第二是我剛才說的這些空間,因為畢竟電改剛剛開始,可能還是一個看起來比較虛的東西,所以咱們現在港股的這些公司,大多數遇到的問題:一個是電站遇到了限電,就是有電發不出來。因為當時的電站基本都是建在西部地區,像新疆、甘肅、青海、寧夏這種地方。很明顯這種地方用電肯定不如東部發達地區,所以多出來的電必須要通過特高壓、超高壓送過來。送過來這電網是電網建的,電網當然很支持,但是建也需要時間,所以這里面的時間差就會導致我發出來這么多的電送不出來造成限電,那你所有的收益率就是白搭。第二,由于當時的我們的電站指標和補貼有點沒協調好,導致現在等補貼的人非常多,嗷嗷待哺,國家補貼不夠用,缺口好幾百億。
因為咱們的錢大多來自一個叫可再生能源附加補貼基金,這個基金跟咱們老百姓關系不大,主要是工商業的電每度里面是有一分五是這個基金。總得先從大家手里收電費收上來,再按照目錄發下去,首先一來一去理論時間就是18個月,這個就造成了人為的補貼拖欠,第二是收補貼情況有點問題,有很多自備電廠不交,這樣導致資金本身的量本來也不夠,所以咱們近幾年的裝機容量一年比一年大,2016年咱們裝了30多G瓦,每一度電都需要補貼,所以導致缺口越來越大,一個限電一個補貼拖欠的問題,導致現在港股上市的光伏公司,他們的資產現金流特別不好,自然股價就下來了。
Q:相當于存量博弈,有沒有人會掛?
A:已經有掛的了。當然港股因為也不存在漲跌停,所以股價跌的比較快,但還不至于退市。這些港股回A股也存在一定困難。包括這兩天證監會說再融資的問題,再融資的時間限制是18個月,可能也會給一些回A的人一些小小的打擊。但是我覺得即便不回,在港股市場上,其實也是有很多機會的。最近有一些光伏概念的這些港股都漲的還行,雖然是跌的很差了以后再上漲,但是現在趨勢是有一些扭轉,有一些逆轉,投資者也發現了限電在逐漸的解決,然后補貼拖欠這個問題,因為現在基本上都改成競價上網。他們再投資新的電站,基本上這個問題能好一些。老的電站,隨著你越來做的越多,就是相當于你占的比例越來越小,同時很多人也基本上都知道,單純一個光伏可能也不會有太強的競爭力,所以現在也都在做智慧能源。
Q:何謂智慧能源?
A:就是所謂的多能源互補利用,就是說你不光是光伏,可能還有燃氣,然后在儲的方面還有一些儲能。現在中國儲能比較火的兩種,一種是鋰電,一種是液流電池,液流電池更適合大規模儲電,調峰、調頻。鋰電的儲能,家用以后,包括電動汽車,包括有一些工廠內的一些谷值電價和峰值電價差異特別大的地方,效果會比較好一點。所以在這方面,可能也會有一些新的標的,包括很多的港股也改名字往這方面靠。
Q:A股呢?
A:其實A股光伏類的股票標的并不多,這也是我一直覺得最大的空間所在,就是為什么明明這么有發展,一個朝陽產業,為什么國內相關的標的相對比較少呢?現在也有很多人轉型過來,但是既存的一些也有,像林洋電子,最開始是做智能電表,然后做光伏,現在又開始做一些微電網。包括愛康,包括現在有一些房地產公司轉型來做光伏的。還有2015年的一些我認為能源互聯網概念的股票,其實現在都可以列入到分布式概念里面。因為分布式跟所謂的微電網的區別,大致的意思就是說做區域的大能源服務。光伏可能是你的渠道手段之一,可能它是一個敲門磚,它是一個流量入口,所以我相信以后有很多的公司無論是它自己IPO,還是它借殼上市,這些公司我覺得它一定不能少了分布式光伏包括充電樁,占領流量入口,因為要拿用戶。第二,可能還有一些人在軟件和電力調度的策略和經驗方面,也有一些前途,包括像積成電子,東方電子這些老派的,包括南瑞、許繼這些公司,它很明白能源怎么調度。剛才我們說了那么多,事實上你這個能源再便宜,你也得送到人家用戶門口。以前咱們說互聯網再厲害,總有一根網線拉到你們家,現在機會還是最開始存在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增量配網的建設、運營、分布式電源,包括充電樁,以后都有可能叫充放電樁,車來了不一定是充也有可能是放電,叫充放電樁。
Q:為什么要放電?
A:比如我在家里五毛錢一度電,我充滿電到電影院去了,我放兩度我就白充了。但是我用放兩度電的作用,幫助電影院在高峰期達到削峰的作用。當然可能兩度電少了點,但是以后更多的市場行為會出現,價格杠桿,如果這個時候我的電淤了,是不是要有人過來用?有可能我的電是免費的,也有可能你用我的電我送你錢。就是以后有各種各樣的能源恢復商品屬性的新玩法出來。類似騰訊的微信,免費為什么它的市值這么高?以后能源也是,但是必須要流動起來,而且它的前提是你要有用戶,掌握用戶的用能習慣。這樣的標的可能它的范圍就很廣,不光是做光伏。
Q:我現在感覺有一個趨勢,第一電網在互聯網化,一端是發電端,一端是用電端,它都在快速的流動,開始進行內部的交換,這是一個巨大的機會,這里面必定重復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的手段,它要去鋪設很多基礎設施。然后從個人端,原來只是單向消費,現在是既能充又能放,既能買又能賣。那這樣一個藍圖要花多長時間?
A:可能會比較久,因為像咱們國內的市場尤其這種新鮮的東西,需要很長時間的博弈,尤其是體制內和體制外,因為既得利益可能覺得我不愿意你們把我客戶搶走,新興的人雖然市場化的東西玩的不錯,但是事實上它有一些積淀沒有。所以我覺得最好的一種形式就是現在推行的混改,大家能力互補,有一些市場玩家可以跟央企國企甚至所處的基金一起玩這個事,各取所長,有的人資金便宜,有的人可能對用戶的服務這種響應會比較快、比較好,用戶體驗好,這兩個一結合,可能能出現很多的新的東西,那你說央企它跟你合資一個公司,用這個公司獨立上市,是不是有很多這樣的標的就出來了。
Q:類似于像IT企業,比如華為這種,他攙和進來干嘛?BAT 也進來了
A:他更多是服務。
Q:為什么?
A:我們說的智慧能源或者能源互聯網,都會用到大量的ICT技術,這些技術本身是在像你剛才說的華為和BAT手里。
Q:ICT是指互聯網通信技術?
A:對,包括智能化、電力電子,這里面的硬件和軟件很多東西的結合,包括信息技術,信息的傳輸和一些云計算的東西,大數據。現在BAT他們可能對能源理解比較淺一點,他們更多做的是一種數據服務,比如說我們行業里面有幾家公司,像陽光電源是做逆變器的,還有不是上市公司像遠景能源,它會做很多的數據采集,而且它在做數據采集以后,希望做包括SAAS服務、PASS服務等一些服務,需要大量的計算能力,這時候云來了,阿里云說我能夠提供,實際上他只是把云計算能力租給你用,沒有完全深度結合。但是國外谷歌這樣的公司,實際上已經在研究說能源效率利用ICT技術怎么提升。可能華為會比較好,因為他又有硬件又有軟件。華為現在在我們業內是一家非常受人尊敬的公司,因為它在短短一兩年時間內,從什么都沒做,到現在成為國內排前幾名的公司,它出貨量很大,而且它賣逆變器,除了這個能掙錢以外,更多的它就是積累數據。它想積累更多的數據然后反過來服務我們,所以可能華為會成為一個比較好的典范,但是很可惜它不上市,所以二級市場并不關注它,但是它所做的一些事情可以為我們帶來一些啟示:就是說最開始一段發展階段,你可能掙錢是賣設備掙錢,后面可能就是搞服務掙錢,再后面可能甚至是衍生出來一些東西,搞金融掙錢,比如剛才提到的ABS,像業內其實有一些這樣的創新企業,想試圖做光伏發電預期收益的ABS,國內也有一單,深圳能源做的,雖然只是一個試探性的示范,但是很明顯這里面的很多點,只要你能夠有辦法解決它,后面的路一定是明確的。你要說時間來講,一步一步來,我覺得可能每兩三年是一個段,光伏往往是超出咱們的預期的。
其實光伏發展非常快,包括現在電動汽車,你以前覺得沒有,現在滿大街都是。這樣如果我們放眼十年,我覺得在十年以后,我們當時預期的是2025年左右,我覺得我們剛才所涉及的這些像智慧能源、區域能源互聯網這些概念,很有可能在一些生態條件具備的園區里面就能做到了。但是至于說老百姓、C端客戶能不能享受到這么豐富的東西,我現在心里面還有一些質疑,因為畢竟現在民生的東西在中國尤其是能源涉及到電力安全很多東西,還存在一些障礙,但我覺得因為中國80%的用電量是工商業,這個市場很大。老百姓可能可以買一個光伏的理財產品也是享受到好處,你家里像農村廣大的市場,咱們中國八九億農民,很多人就是家里面有房子,他可以裝一個光伏面板,現在可能還稍微貴一點,可能兩三萬三四萬一套,以后便宜到像買一臺電視一樣,幾千塊錢或者一萬塊錢,實際上比起通貨膨脹來看成本很便宜了,那意味著他可以用到非常便宜的綠色電力。
咱們國家前一段時間剛推了綠證,其實就是把一兆瓦時的電量度數,打包形成一個認定,就給你一張證,這張證的意思是我用這么多綠色電力,就可以抵消你很多東西,包括你的配額,我強制你工廠必須有多少綠色電力的配額用掉,用這樣的形式讓全社會用綠色能源,去調能源結構。第二,是這個東西一旦以后能夠形成流通,有綠色電力能源的交易所,就像我們二級市場的股票交易所一樣,那我覺得這個整個的市場打開了,那能源真的就成為了我們講跟貨幣一樣的東西。
Q:這里面確實存在一個機會,因為我一塊錢所代表的具體的標的物,我用物質來衡量比較困難,如果用商品化能源是有精確刻度的,所以這個事情有一些有洞察力的人也在看。
A:可能布局需要時間,需要一步一步來。如果從近期二級市場來看,誰先落地一些區域能源服務的事情,誰先去落實分布式電源,無論什么形式,你只要能夠提升用能效率,能夠讓大家用能又清潔、又高效、又低成本,我覺得那就是皆大歡喜的事情。
作者: 來源:籌碼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