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光伏產業“馬太效應”或將凸顯 補貼下調、“領跑者”計劃以及將實施的全面競價是主因
主旋律:降本增效和技術創新
《規劃》明確提出,到2020年光伏要 在用電側實現平價上網。因此,降本增效將成今年光伏產業發展的主旋律。
2016年烏海“領跑者”基地項目招標英利能源之所以能報出0.42元/千瓦時的低價,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組件生產成本的降低和電池轉換效率提高以及自身經濟實力強所具備的技術優勢。目前,對于光伏行業來說,只有不斷的進行技術創新,平價上網才能真正早日實現。
近兩年來,通過技術創新,光伏組件生產成本得到進一步下降。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在多晶硅方面,部分企業成本已降至70元/千克以下;硅片方面,每片加工成本降至1.4元以下;電池片方面,部分企業加工成本已降至0.5元/瓦以下。
去年,光伏電站系統投資平均成本為7.3元/瓦左右,資源較好地區的光伏發電成本下降至0.65元/千瓦時水平,不斷逼近平價上網。
相關部門負責人日前表示,如果說“十二五”光伏行業最主要任務是擴大規模,那么“十二五”期間單方面擴大規模會放到次要位置,最主要是通過規模擴大推動技術進步,成本下降,擴大多元化應用。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領跑者”計劃仍將是推動光伏技術進步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該計劃尤其將會繼續催化PERC、黑硅等領先技術的進步,推動N型雙面、異質結、半片等超高效電池技術發展和自清潔等新材料的規模化應用。另 外,智能制造將加速生產自動化、數字化、網絡化發展,有效降低生產成本,進一步鞏固我國光伏制造業優勢。由此可見,2017年,光伏行業技術創新的步伐勢必將加快。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日前表示,隨著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光伏組件價格下降將成主旋律,近期已有大企業以2.9元/瓦的價格成交,多家企業預計今年可下降至0.3美元/瓦以下。
據《路線圖》預計,到2017年,光伏電站系統投資成本可下降至6.9元/瓦以下,到2020年可下降至5.7元/瓦。如若能有效降低土地、電網接入等非技術成本,至2020年電站系統投資可有望下降至5元/瓦以下。
行業:光伏產業將加快優勝劣汰
作為清潔能源的代表,近幾年來,雖然光伏發電行業深受國際資本與境內大型公司的追捧,但從上市公司層面涉及來看,近年經營業績的虧損、淘汰、發展共存。其中光伏企業2009~2014年的蜂擁而上,期間淘汰或虧損面較大。如果從大型公司發展來看,實際上體現了一個非常發展周期,其發展路徑體現了優勝劣汰,而資金、技術、政策構成了此領域能否投資成功的關鍵。
據記者了解,近年來,經濟效益好的光伏企業主要集中于大型上市公司、國企 背景、資金實力充足、技術優勢明顯的公司之中。光伏產業是一個技術密集型產業,需要大量的研發投入與專業人員的組織協調,如果沒有大量的資金作為后備,失敗與淘汰的概率較大。
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曾表示,原來他們公司在產能上一年投十幾億,后來則集中精力投入新技術的研發,每年要投入5億~10億元。
據有關部門透露,2017年不管是 “領跑者”還是普通地面電站,競價模式都將全面鋪開,同時“領跑者”計劃還將升級。
由此,可以看出,今年光伏企業之間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
上述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受補貼下調和全面競價,以及“領跑者”計劃升級等因素影響,在2017年,有規模、有品牌、有技術的大企業大多數會訂單飽滿,產能利用率高。部分中小企業則因缺乏規模和品牌優勢,隨著市場趨冷,重組、整合將是趨勢。在這種情況之下,行業的洗牌會進一步加劇,高增長期內涌入的大量中小企業將面臨更加嚴酷的市場環境,光伏產業優勝劣汰和龍頭企業之間的兼并重組和資源整合將不斷加快,行業的集聚度有望進一步提升。同時光伏平價上網的進程將會進一步加快。
綜上所述,不難判斷,2017年的光伏行業可能將是“強者愈強,弱者愈弱”,“馬太效應”明顯。
作者:楊鯤鵬 來源:中電新聞網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