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值得關注的問題是,按照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到“十三五”末,我國在運核電裝機容量將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機組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機組總數達到世界第二。國家核安全局23日公布的資料顯示,我國現有35臺運行核電機組、21臺在建核電機組,在建核電機組數量世界第一。
但在核電發展勢頭強勁的同時,我國“核電利用小時數低”的問題也同樣存在。
田灣核電站1號機組外景。攝影/章軻
“利用小時數偏低的核電機組主要分布在遼寧、海南地區!毙煨|說。
電力規劃設計總院的調查發現,遼寧全年核電利用小時數4982小時,同比下降833小時,核電消納問題突出。原因是近年多臺核電機組陸續投產,電網調峰困難導致核電難以消納!澳壳,遼寧紅沿河核電站二期兩臺機組正在建設中,倘若核電消納問題不解決,新機組投產,‘棄核’問題將更加嚴峻!
2016年,海南全年核電利用小時數5775小時,同比下降1819小時。
徐小東等專家對記者表示,新能源是我國發展速度最快的電源,風電與太陽能發電裝機規模雖均已達到世界第一,但裝機占比仍低于一些發達國家,發展空間仍較為廣闊。
但專家們同時表示,由于布局相對集中導致棄風、棄光現象愈加嚴重,已經對新能源的可持續發展產生嚴重影響?紤]到近期主要棄風、棄光地區自身消納能力增長緩慢,跨省消納難度較大,調整開發布局是效果較好的應對措施。“國家能源主管部門已經著手限制棄風、棄光嚴重地區新能源開發建設!毙煨|建議,2017年,對于棄風電量超過10%的地區、棄光電量超過5%的地區,不核準下年度新能源建設規模,這些地區要優先提高存量新能源裝機的利用率。
此外,加大中東部及南方地區新能源開發力度,原則上對這些地區不設置建設規模上限。統籌送受端需求、電網調峰能力等因素,配合“三北”地區跨省跨區外送通道建設,進一步加大棄風、棄光嚴重地區新能源外送規模。
電力規劃設計總院還建議,2017年宜加快建設川渝第三通道,如在汛前投產可減少四川棄水電量,同時加快四川、云南水電外送,明確水電外送通道落點地區。抽水蓄能電站投資布局宜向非化石能源消納困難的“三北”地區傾斜,推進儲能技術的商業化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