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受到補貼下調和光伏組件生產成本下降的影響,2016年我國光伏產業實現了迅猛發展,其中光伏新增和累計裝機容量均為全球第一。從本期開始,本版將連續推出“光伏發展較快地區亮點管窺”系列報道,重點關注青海、內蒙古、河北、寧夏這四個光伏產業發展較快省(區)發展亮點。 數據顯示,2011~2016
亮點二 光伏產業創新能力不斷提升
據了解,近幾年來,青海通過堅持引進和培育相結合,在提高光伏制造產業鏈整體匹配程度的同時,鼓勵現有企業以資金、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為紐帶,推進行業兼并重組,持續優化布局,提高產業集中度和核心競爭力,進一步提升產業體系生產效率,鞏固和擴大光伏制造產業基地的集群效應。
上述負責人對記者說,多晶硅行業作為全省近年來培育起來的新興戰略產業,自亞洲硅業落戶青海東川工業園區以來,目前整個行業生產技術不斷取得突飛猛進,多晶硅生產成本已由當初的每噸300多萬元,大幅下降到30萬元以下,已初步奠定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優勢。
記者還了解到,目前中電投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青海分公司生產的單晶、多晶電池平均轉換率分別達到19.6%、18.1%,處于行業先進水平。陽光電源(青海)公司生產的逆變器輸出功率為60千瓦,是世界上首款效率達到99%的商用化逆變器。
另外,根據現有產業基礎,青海著力打造全國光伏產業重要基地,成立光伏產業科研中心,緊跟發展前沿,全面提升全省光伏領域專業研發水平,并通過建設若干不同類型的集中式光伏儲能電站及系統應用示范工程,增強光伏并網系統的可靠性和穩定性,為大 規模推廣應用儲能電池提供技術支撐。
除此之外,青海還以提升光電轉化效率為核心,一方面加快高倍聚光電池組件的生產和推廣應用。另外一方面鼓勵企業加大技術研發力度,開發轉化效率18%以上薄膜電池、20%以上的N型電池,加快產品升級換代。同時,通過推進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推廣應用,持續提升行業降本增效和節能減排水平,攻克了還原爐國產化、冷氫化、N型電池等一批技術難關。目前,青海光伏產業創新能力正在不斷提升。
亮點三 棄光率相對較低
一直以來,棄光問題是影響西北地區光伏產業發展的一大障礙。數據顯示,2016年,西北五省(區)光伏發電量287.17億千瓦時,占全網總發電量的4.57%;利用小時數1151小時,棄光電量70.42億千瓦時,棄光率19.81%。
為根治長期以來制約光伏等新能源外送難、消納難的頑疾,近年來,青海依托“電力天路”、新疆與西北電網聯網750千伏第二通道等工程,把光伏等新能源源源不斷地送出去。
數據顯示,去年上半年,青海電網首次通過跨區交易向華中、華東電網外送富余光伏電量1.74億千瓦時;而根據青海與江蘇兩省政府所簽訂《2016年青電送蘇框架協議》,從去年11月1日起,青海開始向江蘇輸送光伏 等新能源電量5億千瓦時。
另外,通過直購電交易也使得青海省內光伏電站發電量開始就地消納。據記者了解,僅去年12月16日至31日,通過青海電力交易平臺,該省海西地區128家光伏企業與鹽湖工業公司展開直購電交易,直接交易電量0.31億千瓦時;2016全年,青海省組織的光伏企業10次直購電交易中,累計交易電量達到8.76億千瓦時。
國家電網青海電力交易中心交易結算處副處長溫振江表示,通過直接交易,不僅降低了用電企業的生產成本,同時也提高了光伏企業發電年利用小時數及就地消納能力,達到購售雙方的雙贏。
通過采取多項措施,目前青海在西北五省(區)中棄光率也是比較低的。西北能源監管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西北地區棄光電量達到32.8億千瓦時,棄光率19.7%,而青海省棄光率僅為3.2%。另外,和甘肅相比,去年甘肅累計光伏發電量為59.3億千瓦時,棄光率卻達到30.45%,然而去年全年青海累計光伏發電量比甘肅還多,棄光率僅為8.33%。
此外,青海還于去年11月啟動了清潔能源基地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研究工作。據了解,開展此項研究工作,旨在滿足“十三五”期間,青海海西、海南兩個千萬千瓦級清潔能源基地大規模開發送出需要,最大程度提升光伏等清潔能源就地消納及外送能力。
作者:楊鯤鵬 來源:中國電力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