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國家大量鼓勵新能源替代,調整能源結構,另一方面則是新能源領域大量棄風、棄光、棄水。
“新能源‘三棄’正持續惡化。”3月30日,電力規劃設計總院副院長徐小東說。
據記者了解,風電領域“棄風”問題已由來已久,近一兩年來,棄光、棄水問題則日漸突出。
“天賜惠風夜夜棄!”記者此前在內蒙古采訪時曾了解到,距北京數百公里的內蒙古多個風電場,常常棄風停機——大量的風力發電機停止運轉,任憑北風呼嘯而去。
內蒙風電場。攝影/章軻
甘肅光伏發電場。攝影/章軻
“情況最糟糕的時候,上百臺風機都停了,只留下一兩臺運轉,以保證風場自身用電。”一位風電企業負責人對記者說,“問題出在電網送出通道不暢。”
“2016年,風電棄風電量持續大幅增加。”徐小東說。
電力規劃設計總院的統計數據顯示,全國棄風電量從2015年的339億千瓦時,增加到2016年的497億千瓦時,棄風率上升至約17%。
徐小東介紹,2016年,棄風現象發生在新疆、甘肅、內蒙古等11個地區,陜西首次出現棄風現象。其中,2016年棄風大幅增加的地區為甘肅、新疆和內蒙古,主要緣于當地消納能力不足,外送能力有限,而裝機規模增幅較大。
西北地區陽光充足,是近年來我國光伏發電的重要區域。但調查發現,2016年,棄光也主要發生在西北地區,棄光電量由2015年的49億千瓦時增加到2016年的70億千瓦時,棄光率提高了6個百分點。
其中,新疆、青海全年棄光電量增量較大,主要也在于當地消納能力不足,外送能力有限,而裝機規模增幅較大。
電力規劃設計總院的調查發現,2016年,棄水主要發生在四川、云南兩省。而這兩個省是我國水電較為發達的區域,資料顯示,金沙江流域規劃的水庫總庫容將達到徑流量的83%,長江上游地區水庫總庫容將達到河川徑流量的61%,均超過國際公認40%的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警戒線。
調查發現,四川省2016年全年由于新增水電裝機容量超過系統增加的消納能力,且沒有新增外送能力,棄水電量進一步增加,約為14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約39%,創近5年新高。
云南全年新增水電裝機容量與新增外送能力基本匹配,但由于云南用電量負增長,新能源裝機及發電量增長較快,擠占水電發電空間,預計全年棄水電量與2015年相比會略有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