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边@句話形容眼下的光伏行業再貼切不過了。一方面,國內市場轉暖,巨大的市場空缺待填補,企業紛紛迎來新機遇;另一方面,各個企業摩拳擦掌紛紛上馬,大家知道過剩就在眼前,短期內洗牌不可避免,然而,沒有人甘愿踩剎車。
在過去的十年間,我國的光伏行業發展可謂世界矚目,我國光伏新增裝機已連續4年位居世界第一。從《太陽能發展“十三五”規劃》和國家能源局2017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中可以看出,光伏產業在今年依然有諸多發展機遇;同時,和去年一樣,今年“6˙30”后,地面光伏電站補貼仍將繼續下降。
公開數據顯示,從2005年的5兆瓦發展到2015年的15兆瓦,創造了令人瞠目的“中國速度”。截至2015年9月底,全國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到39.95GW,其中,光伏電站31.7GW,分布式光伏6.25GW。
由于去年和今年市場需求比較旺盛,一些制造企業的生產線已處于滿負荷運轉狀態,甚至有的貼牌代工的企業也是滿產。這個背景下,眾多非光伏行業的跨界企業和資本紛紛涌入,雄心勃勃準備大干一場,而原本的光伏制造企業也是擴產意愿強烈。洗牌在即,綜合競爭力強、技術水平高、管理質量好、財務報表比較健康的企業,在這輪調整中會突出重圍,無論在產量還是市場地位上都可以得到提升。而技術水平比較低、資金實力不足的企業,即將面臨不可避免的淘汰。
4月21日,上海snec光伏展上,各個企業摩拳擦掌,紛彩異呈,本刊摘取了有代表性的幾家企業,或許你可以從中判斷出下一波的勝利者和未來的行業大趨勢。
隆基股份:技術大咖的好時代
近兩年來,通過技術創新,光伏組件生產成本得到進一步下降。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在多晶硅方面,部分企業成本已降至70元/千克以下;硅片方面,每片加工成本降至1.4元以下;電池片方面,部分企業加工成本已降至0.5元/瓦以下。去年,光伏電站系統投資平均成本為7.3元/瓦左右,資源較好地區的光伏發電成本下降至0.65元/千瓦時水平,不斷逼近平價上網。有專家表示,如果說“十二五”光伏行業最主要任務是擴大規模,那么“十三五”期間單方面擴大規模會放到次要位置,技術提升、成本下降,才是在下一波競爭中突出重圍的法寶。
4月19日,隆基股份總裁李振國與隆基樂葉總裁李文學開啟了行業重量級新品——Hi-MO2。該產品具有高功率、高發電量、低度電成本3大優勢,這將開啟高效單晶PERC(鈍化發射極及背接觸)雙面發電技術的新時代。
PERC技術是晶硅太陽電池近年來最具性價比的效率提升手段,與常規電池產線兼容性高,并且產線改造投資成本低。PERC技術是未來3-5年內的主流電池技術,而雙面PERC電池僅略微改變電池結構,成本與單面PERC產品相當,是PERC組件的未來發展趨勢。
Hi-MO2正是基于單晶雙面PERC技術開發的雙面發電產品,該電池正面發電效率超過21%,與單面PERC電池相當。同時,背面采用了玻璃封裝,實現了雙面受光、雙面發電,背面功率與正面功率相比不低于75%。產品背面可帶來最高25%的發電量增益(根據系統電站設計和地面特點不同而不同),可為電站投資者帶來更高收益。
去年,隆基樂葉基于領先的PERC電池技術及單晶硅低衰減解決方案,推出了Hi-MO1產品。Hi-MO1的誕生,是隆基樂葉在高端組件平價化的道路上邁出的重要一步;贖i-MO1的低衰減技術,結合雙面技術誕生的Hi-MO2首年光衰可低于2%,平均年衰減低于0.45%,均優于常規組件。
“Hi-MO2將PERC單晶的優勢充分延伸至組件背面,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礎上,具有更高功率、更高發電量優勢,將促進降低度電成本下降,為光伏電站投資者帶來更高投資收益!隆基樂葉總裁李文學表示,“‘高效致勝,做平價高品質產品’,始終是隆基人秉承的技術創新理念。隆基堅持以技術為核心競爭力,致力于用光伏科技改變人類生活。隆基有信心為全球客戶持續提供最佳性價比的高效單晶光伏產品,用科技力量加快光伏平價上網,為環境的改善作出更多貢獻!
原國務院參事石定寰先生表示,在光伏產業化規模發展階段,更高的效率與更低的成本是光伏行業發展的關鍵,光伏全行業都應該進一步促進光伏前沿技術產品應用和產業升級;產品供應商應該不斷進行技術創新,提供最好的產品。
隆基股份的子公司隆基樂葉董事長助理王英歌告訴本刊記者,該產品現已批量應用,2017年計劃生產300MW,由于技術已經比較成熟,生產線完備,公司可以根據市場需求實現更多產能。未來,Hi-MO2將廣泛應用于漁光互補水上電站、大型地面電站、屋頂分布式等光伏項目中。
隆基是全球最大的單晶硅光伏產品制造商,擁有單晶全產業鏈研發中心,致力于為光伏產業提供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隆基樂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是隆基股份的全資子公司,2016年單晶電池組件出貨全球第一。
全球光伏技術的發展主線就是不斷提升光伏產品轉換效率。轉換效率始終是光伏技術進步的核心,越高效越經濟,也意味著越低的產品成本和度電成本。隆基樂葉推出的年度新品Hi-MO 2,繼續沿用第一代產品Hi-MO 1的低衰、高效PERC工藝,首年衰減率不超過2%。與此同時還將PERC單晶的優勢充分延伸至組件背面,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礎上,具有更高功率、更高發電量優勢,將促進降低度電成本下降,為光伏電站投資者帶來更高投資收益。根據“光伏國際技術路線圖”,P型PERC單晶的轉換效率可以接近23%,成本與常規單晶相近。照此邏輯,P型PERC單晶作為未來2-3年內典型的技術發展路線,有較高的進步提升空間。
作者:周夫榮 來源:中國企業家雜志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