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光伏扶貧模式種類繁雜的現象,國務院扶貧辦給出指導性意見——主推村級光伏扶貧電站模式,單個電站裝機容量控制在300千瓦左右。
模式“百花齊放”能否換來“滿園春”
觀點:主推村級光伏電站
在省扶貧辦、省能源局、國網湖北省電力公司的共同推動下,我省創建了多種光伏扶貧模式。
如,國家電網公司在“三縣一區”(秭歸縣、長陽縣、巴東縣和神農架林區)捐建村級光伏扶貧電站,在村里選址建設一座小型電站,電站收益用于貧困人口和村集體經濟發展。村集體作為電站產權所有人,可支配電站收益。其中,收益資金的使用范圍為貧困戶補助、救助和產業幫扶,醫療、衛生、養老等村級公益事業。為保障電站健康運行,地方政府通過法定程序委托(或招標)有資質的企業負責運維,國家電網公司對所有電站投保。
十堰采取政企合作模式,由貧困村和企業共同出資建設光伏電站,實際年純收益按占股比例分紅。其中,村級電站政府出資比例不低于總投資的40%;集中式電站,政府出資比例達到總投資的10%。
孝昌縣采取“百村聯建”的集中式光伏電站模式。項目由湖北昌新光伏電力發展有限公司投建,武漢日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設計施工和后期運維。3年內,光伏企業給每個貧困村每年分紅3萬元;3年后,光伏企業每年拿出部分資金用于統籌解決全縣村集體收入不足問題。
紅安縣為村級扶貧電站劃定界線,即政府投資的電站,產權和收益歸貧困戶所有;社會資本捐贈的電站,產權歸村集體所有,收益由村集體分配給相應貧困戶。
針對光伏扶貧模式種類繁雜的現象,國務院扶貧辦給出指導性意見——主推村級光伏扶貧電站模式,單個電站裝機容量控制在300千瓦左右。
對此,業內人士分析,集中式大型電站適宜在土地資源比較寬裕的地區建設,但有的地區存在電網薄弱、發電消納能力不足甚至“棄光”等問題。貧困戶分布式光伏系統(屋頂電站)適宜在土地資源緊缺的地區建設,但存在貧困戶房屋簡陋難以承重、運行維護困難等問題。村級電站具有成本低、占地少、并網易、貧困戶受益比例高等優勢,更適于全面推廣。
質量“軟硬兼施”拒絕淪為“假把式”
觀點:投建運維終身追責
光伏扶貧是好事實事,電站的招標采購、建設運維都將執行終身追責制。
在神農架林區紅花朵村一片山坡荒地上,一座光伏扶貧電站的太陽能電板與地面夾角為26度,以便積雪融化,而在平原地區夾角一般為20度。
負責林區光伏扶貧電站施工的許繼電氣股份有限公司項目經理卞正鋒表示,項目按全國光伏扶貧的標桿工程標準來建設,設備全部選用國內一線品牌,保障電站25年以上使用壽命。
既保障硬件質量,軟件上也在下功夫,國家電網公司今年新上線的“國網分布式光伏云網”技術將落地湖北。
光伏云網平臺可實現每日、月上網電量電費及設備運行狀況的在線監測,可開展補貼墊付等金融服務。即光伏云平臺通過對接眾多金融機構,為客戶提供分布式光伏收益權質押、保理、上網電費理財、財產險等金融服務。該平臺通過引進金融產品先期墊付光伏補貼,可有效解決政府光伏補貼資金發放滯后的痛點。“天上出太陽,老百姓就有笑臉。”長陽縣合子坳村村支書趙高峰說,電站每年產生的收益是19萬元,村集體作為光伏扶貧電站產權所有人,收益分配一定要公開透明、科學決策、嚴格監督,充分發揮扶貧效益。
國務院扶貧辦指出,光伏扶貧既扶貧又發展新能源,既保護環境又促進發展,集政治、經濟、社會效益于一身。但光伏扶貧電站不能用幾年就淪為擺設,要從招投標、建設并網、后期運維等各方面明確權責,確保電站長期穩定安全運行,增強貧困群眾的獲得感。
作者:劉天縱 來源:湖北日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