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國家能源局官網正式發布《關于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實施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對2017—2020年的光伏電站發展規模進行了規劃,2017年至2020年,4年共計86.5GW,領跑者基地每年8GW。 不少光伏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這一規模指標基本符合此前行業預期,表明國家推動
“領跑者”基地將持續領跑
旨在促進先進光伏技術應用和引領產業升級的光伏“領跑者”計劃進一步擴大。“以此引領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促進成本下降,減少補貼需求。”《指導意見》明確表示。
自2015年起啟動“領跑者”計劃以來,效果有目共睹。不僅使光伏組件效率有了大幅提升,也使光伏上網電價下降至0.45—0.61元/千瓦時,與火電的差距大幅縮小,促進度電成本下降、為早日實現平價上網積極探路。
從2015年1GW的示范項目,到2016年5.5GW的規模,再到2017—2020年每年規模8GW,國家力推光伏“領跑者”項目的力度由此可見。
據記者了解,今年全國共有50余個市、縣擬申報“領跑者”基地,行業申報活躍。而與以往不同的是,2017年的“領跑”基地亮點頻現。除規模增加,也首次將“領跑”應用基地細分為兩大基地:光伏發電領跑技術基地和光伏發電前沿技術應用依托基地。另悉,常規的光伏發電領跑技術基地規模將占80%以上,前沿技術應用依托基地約占20%,因其代表光伏領域最先進的技術水平,考慮其產能的限制,計劃分期實施,首年實施規模不超過總規模的30%。
附加提升1分錢補貼可解
7月1日“綠證”正式推出,光伏補貼拖欠問題再次置于風口浪尖。甚至有言論指出,國家每年需支付可再生能源補貼為600億元,缺口巨大。
鑒于此,也可為光伏行業算一筆賬。
光伏發展10年,截至日前,國家僅對前6批進入目錄的光伏項目進行了補貼,這些項目拿到的財政補貼不足260億元,經權威機構初步測算,2020年570億元(不含稅)即可滿足所有規劃內(約160GW)光伏電站的年補貼需求。按目前用電量增長趨勢預測,光伏補貼所需電價附加僅增加1分錢,在2020年后實現平價上網則再無新增補貼,國家只需適當上調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征收標準即可保證光伏產業的健康平穩發展。
從目前世界各國的實踐來看,光伏等新能源產業仍是政策驅動,補貼重點在于彌補存量光伏電站所承載的前期研發和產業化成本。即使在歐美發達國家,例如美國,也仍有60%—70%的可再生能源依賴國家財政補助和稅收減免。
光伏作為朝陽產業、新興產業,發展10年,歷練10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在政策、市場、技術的催化下,需要“再送一程”的光伏產業正在告別稚嫩期,迎接平價上網時代的到來。
作者:鐘銀燕 來源:中國能源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